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1,4-环己烷二甲酸酯加氢制1,4-环己烷二甲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9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酯加氢铜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1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第16-17页
        1.2.2 催化剂的失活第17-19页
        1.2.3 铜基催化剂的改进策略研究第19-22页
    1.3 原位析出第22-26页
    1.4 页硅酸铜的结构特征第26-28页
    1.5 1,4-环己烷二甲醇的性质与应用第28-30页
    1.6 1,4-环己烷二甲醇的制备方法第30-33页
        1.6.1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第30-31页
        1.6.2 以对苯二甲酸为原料第31-32页
        1.6.3 以对苯二甲醛为原料第32-33页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思路第33-35页
    1.8 论文的组成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9-61页
    2.1 反应原理第49-50页
    2.2 原料与试剂第50页
    2.3 仪器与设备第50-51页
    2.4 催化剂的制备第51页
    2.5 催化剂的表征第51-56页
        2.5.1 低温N_2物理吸附(N_2-Adsorption)第52页
        2.5.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52-53页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3页
        2.5.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光电子能谱(XAES)第53-54页
        2.5.5 X-射线荧光光谱(XRF)第54页
        2.5.6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4-55页
        2.5.7 N_2O滴定(N_2O Titration)第55-56页
    2.6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6-57页
    2.7 产物分析与计算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三章 页硅酸铜管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第61-82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页硅酸管的制备第62-63页
        3.2.1 页硅酸铜管的制备方法第62页
        3.2.2 页硅酸铜管的形成机理第62-63页
    3.3 页硅酸铜管的结构表征第63-71页
        3.3.1 XRD表征第64-65页
        3.3.2 TEM表征第65-67页
        3.3.3 催化剂的理化性质第67-68页
        3.3.4 XPS和XAES表征第68-71页
    3.4 原位析出后的页硅酸铜管的催化性能第71-74页
    3.5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反应的条件优化第74-76页
        3.5.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74-75页
        3.5.2 氢气压力的影响第75-76页
    3.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第四章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铜基催化剂的研究第82-99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铜基催化剂的制备第82-83页
        4.2.1 尿素助溶胶凝胶法第83页
        4.2.2 沉积沉淀法第8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3-86页
    4.4 催化剂的寿命与热稳定性第86-87页
    4.5 催化剂对反应底物的适应性第87-89页
    4.6 铜基催化剂的表征及构效关联第89-95页
        4.6.1 H_2-TPR表征第89-90页
        4.6.2 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第90-91页
        4.6.3 XRD表征第91-92页
        4.6.4 TEM表征第92-93页
        4.6.5 XPS和XAES表征第93-95页
    4.7 本章小结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99-101页
    5.1 全文总结第99-100页
    5.2 展望第100-10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碳量子点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花菁染料的巯基氨基酸、二乙基磷酰氯及光气分子探针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