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南市地区的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未尽事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市井空间及市井文化 | 第14-19页 |
2.1 市井的含义、起源及演变 | 第14-15页 |
2.2 市井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3 市井包含的特征及层面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南市市井的形成及包含层面 | 第19-30页 |
3.1 南市市井的形成 | 第19-21页 |
3.2 市井的主体——市民的迁入 | 第21-22页 |
3.3 市井空间、文化的基础——道路修建、建筑开发 | 第22-29页 |
3.3.1 建设原因 | 第22-23页 |
3.3.2 道路建设 | 第23-27页 |
3.3.3 建筑开发过程 | 第27-29页 |
3.4 南市市井空间、文化所包含的层面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南市地区市井空间 | 第30-85页 |
4.1 街道及沿街空间 | 第30-39页 |
4.1.1 以商业为主的街道空间 | 第31-35页 |
4.1.2 以居住为主的街道空间 | 第35-38页 |
4.1.3 小结 | 第38-39页 |
4.2 露天商业、演艺空间 | 第39-43页 |
4.3 居住空间 | 第43-54页 |
4.3.1 四合套式居住空间 | 第43-48页 |
4.3.2 普通民居空间 | 第48-54页 |
4.4 戏园、剧场空间 | 第54-68页 |
4.4.1 戏园、戏院 | 第56-63页 |
4.4.2 影剧院 | 第63-66页 |
4.4.3 小结 | 第66-68页 |
4.5 大、中型餐饮空间 | 第68-78页 |
4.6 洗浴空间 | 第78-81页 |
4.7 妓院空间 | 第81-85页 |
第五章 南市地区市井文化 | 第85-100页 |
5.1 街头商业、演艺文化——杂而丰富 | 第86-89页 |
5.2 戏园、剧场文化——萌生曲艺 | 第89-92页 |
5.3 餐饮文化——兼顾各个阶层 | 第92-93页 |
5.4 洗浴文化——展现市井各色人物 | 第93-95页 |
5.5 青楼文化——隐忍的娼妓业 | 第95-97页 |
5.6 报刊文化——先进与落后并存 | 第97-98页 |
5.7 南市的市井文化在其他民俗文化中的体现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南市与其他市井发源地的比较 | 第100-109页 |
6.1 天津南市与北京天桥 | 第100-104页 |
6.1.1 北京天桥市井空间及文化 | 第100-103页 |
6.1.2 南市与天桥的比较 | 第103-104页 |
6.2 天津南市与上海城隍庙 | 第104-109页 |
6.2.1 上海城隍庙市井空间及文化 | 第104-107页 |
6.2.2 南市与城隍庙的比较 | 第107-10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09-114页 |
7.1 南市地区市井的没落 | 第109-111页 |
7.2 南市的消失 | 第111-114页 |
附录 | 第114-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