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3 图像质量主观和客观评价方法概述 | 第9-19页 |
1.3.1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 第9-11页 |
1.3.2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11-19页 |
1.4 本文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1.4.1 本文工作 | 第19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20-29页 |
2.1 人眼视觉特性 | 第20-23页 |
2.1.1 亮度幅度非线性特性 | 第20-21页 |
2.1.2 多通道特性 | 第21页 |
2.1.3 视觉对比度敏感度带通特性 | 第21-23页 |
2.1.4 掩盖效应 | 第23页 |
2.2 立体成像原理 | 第23-25页 |
2.3 匹配方法的选择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人眼视觉模型建立及客观评价指标提取 | 第29-41页 |
3.1 人眼视觉模型的建立 | 第29-34页 |
3.1.1 亮度幅度非线性变换模块 | 第29-30页 |
3.1.2 多通道效应模块 | 第30-32页 |
3.1.3 对比度敏感度滤波模块及掩盖效应模块 | 第32-34页 |
3.2 客观评价指标的提取 | 第34-40页 |
3.2.1 结合SSIM提出结构失真度评价指标 | 第34-36页 |
3.2.2 提取测试图左、右视图的亮度对比度评价指标 | 第36页 |
3.2.3 人眼视觉信噪比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3.2.4 匹配点个数比评价指标 | 第37-40页 |
3.2.5 总评价指标 | 第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主观评价准则 | 第41-49页 |
4.1 主观评价准则总则 | 第41页 |
4.2 主观评价流程 | 第41-42页 |
4.3 图像预处理 | 第42-48页 |
4.3.1 选材 | 第42-43页 |
4.3.2 图像预处理 | 第43-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9-62页 |
5.1 主观评价分数 | 第49-54页 |
5.2 客观评价分数 | 第54-59页 |
5.3 评价结果数据分析 | 第59-61页 |
5.3.1 评价结果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5.3.2 相关度计算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软件系统实现 | 第62-69页 |
6.1 评价系统界面介绍 | 第62-63页 |
6.2 开发环境配置 | 第63-65页 |
6.2.1 openCV安装 | 第63-64页 |
6.2.2 创建工程 | 第64-65页 |
6.3 软件工作原理 | 第65-68页 |
6.3.1 程序流程图 | 第65-66页 |
6.3.2 界面调用的主要函数 | 第66-68页 |
6.4 软件调试和发布 | 第68页 |
6.4.1 软件调试 | 第68页 |
6.4.2 软件发布 | 第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