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试验设计方案 | 第12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4-15页 |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小桐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小桐子组织培养丛芽的研究 | 第22-33页 |
·引言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供试植物和药品、试剂与器材 | 第22-23页 |
·培养基的配法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培养条件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小桐子无菌苗培养的结果 | 第24-25页 |
·不同浓度激素对小桐子无菌苗诱导的结果 | 第25-26页 |
·各种浓度培养基诱导小桐子无菌苗丛芽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 第26-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小桐子组织培养生根的研究 | 第33-36页 |
·引言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供试植物和药品、试剂与器材 | 第33页 |
·培养基的配法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页 |
·培养条件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的激素对小桐子单芽再生苗生根30 d的诱导效果 | 第34页 |
·不同浓度的激素诱导小桐子单芽再生苗的生根效果随时间变化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小桐子组织培养中丛芽及生根的研究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供试植物和药品、试剂与器材 | 第36页 |
·培养基的配法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页 |
·培养条件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不同浓度激素诱导小桐子种胚苗的苗高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 第37-38页 |
·不同浓度激素诱导小桐子种胚的丛芽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 第38-44页 |
·不同浓度激素诱导小桐子种胚的根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全暗培养及低温18℃培养时小桐子组织培养中丛芽生根的研究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供试植物和药品、试剂与器材 | 第46页 |
·培养基的配法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页 |
·培养条件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小桐子种胚全暗培养的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小桐子种胚18℃培养的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小桐子种胚全暗培养的小结 | 第56页 |
·小桐子种胚18℃培养的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2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小桐子组织培养中丛芽的研究 | 第58页 |
·小桐子组织培养中生根的研究 | 第58-59页 |
·小桐子组织培养中丛芽及生根的研究 | 第59页 |
·全暗培养及18℃低温对小桐子种胚诱导的影响 | 第59-60页 |
·建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