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改进及实现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8页
    1.2 无线传感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0页
    1.3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第10-12页
        1.3.1 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结构第10-11页
        1.3.2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第11-12页
    1.4 基于ZIGBEE 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第12-13页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需求分析第13-14页
    1.6 系统框架第14-17页
        1.6.1 系统硬件框架第14-16页
        1.6.2 系统软件框架第16-17页
    1.7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IEEE 802.15.4 标准与 ZigBee 协议第18-36页
    2.1 IEEE 802.15.4 标准与 ZigBee 协议概述第18-19页
    2.2 ZIGBEE 网络结构第19-21页
        2.2.1 网络设备组成第19页
        2.2.2 网络拓扑结构第19-21页
    2.3 ZIGBEE 协议栈第21-27页
        2.3.1 ZIGBEE 协议栈基本结构第21-22页
        2.3.2 IEEE 802.15.4 物理层第22-23页
        2.3.3 IEEE 802.15.4 MAC 层第23-24页
        2.3.4 ZigBee 协议网络层第24-26页
        2.3.5 ZigBee 协议应用层第26-27页
    2.4 几种常用短距离通讯技术比较第27-30页
        2.4.1 ZigBee 与蓝牙技术的比较第27-29页
        2.4.2 ZigBee 与Wi-Fi 技术的比较第29-30页
    2.5 CC2520 简介第30-35页
        2.5.1 CC2520 接口第31页
        2.5.2 CC2520 收发缓存区的读写第31-33页
        2.5.3 CC2520 内部寄存器第33-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ZigBee 协议栈实现及关键技术研究第36-71页
    3.1 协议栈的结构设计第36页
    3.2 协议栈的运行流程第36-38页
    3.3 协议栈各层的具体实现第38-65页
        3.3.1 物理层实现第38-41页
        3.3.2 MAC 层实现第41-50页
        3.3.3 网络层实现第50-60页
        3.3.4 ZigBee 应用层实现第60-64页
        3.3.5 ZigBee 网络应用层的框架设计第64-65页
    3.4 ZigBee 协议栈在RTOS 下的任务分割第65-70页
        3.4.1 实时系统中的长任务问题第65-66页
        3.4.2 ZigBee 标准的协议栈在UC/OS 下的任务分割第66-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面向ZigBee 协议的信道切换机制第71-87页
    4.1 2.4GHz ISM 频段上各无线协议的干扰分析第71-72页
    4.2 信道切换序列设计第72-77页
        4.2.1 仿蓝牙序列第73-77页
        4.2.2 ICMIC 混沌序列第77页
    4.3 信道切换序列仿真第77-82页
        4.3.1 平衡性能第77-79页
        4.3.2 汉明相关性第79-82页
    4.4 信道切换机制实现第82-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基于位置信息的ZigBee 路由协议改进第87-103页
    5.1 AODV 路由协议原理第87-90页
        5.1.1 路由的建立与维护第88-90页
        5.1.2 ZigBee 路由协议与经典AODV 路由协议比较第90页
    5.2 AODV 路由协议存在的问题第90-91页
    5.3 无线网络路由协议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92页
    5.4 AODV 路由协议的改进第92-95页
        5.4.1 基于位置信息的动态功率调整第92-94页
        5.4.2 基于位置信息的洪泛路由控制第94-95页
    5.5 NS-2 实验仿真第95-101页
        5.5.1 仿真平台介绍第95-98页
        5.5.2 仿真场景第98-99页
        5.5.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9-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