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化产业和农村文化产业概述 | 第17-26页 |
第一节 文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文化产业 | 第18-23页 |
一、文化产业概念 | 第18-21页 |
二、文化产业的特征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农村文化产业 | 第23-26页 |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 第24-25页 |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原则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作为的依据 | 第26-34页 |
第一节 理论依据——文化产业自身的属性 | 第26-28页 |
一、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26页 |
二、文化企业的自然垄断属性 | 第26-27页 |
三、文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 第27页 |
四、文化产业的外部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实践依据——国际经验借鉴 | 第28-30页 |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 | 第28页 |
二、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决定至关重要 | 第28-29页 |
三、文化产业政策不仅是文化政策更是经济政策 | 第29-30页 |
四、政府要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第30页 |
第三节 现实依据——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意义重大 | 第30-34页 |
一、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 第30-31页 |
二、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第31页 |
三、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31-32页 |
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构建 | 第32页 |
五、保护农村文化资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嵊州市经济社会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 第34-46页 |
第一节 嵊州市基本情况介绍 | 第34-36页 |
一、嵊州市历史沿革 | 第34页 |
二、嵊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嵊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一、产业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 | 第37页 |
二、产业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 | 第37页 |
三、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显现 | 第37-38页 |
四、产业实力和品牌逐步提升 | 第38页 |
第三节 嵊州市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做法 | 第38-41页 |
一、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投入 | 第38-39页 |
二、制定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 第39页 |
三、组织各种文化产业市场拓展活动 | 第39-40页 |
四、组建文化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嵊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第41-46页 |
一、嵊州民间工艺产业发展优势 | 第41-43页 |
二、嵊州市民间艺术演出业发展优势 | 第43-46页 |
第五章 进一步推进嵊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行为选择 | 第46-52页 |
第一节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观 | 第46-47页 |
一、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 第46页 |
二、应该将创意文化产业引入嵊州文化产业发展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服务作用 | 第47-49页 |
一、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第47页 |
二、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投入 | 第47-48页 |
三、培育文化产业市场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发挥政府微观层面上的政策引导作用 | 第49-50页 |
一、采取税收金融扶持政策 | 第49页 |
二、加大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 第50-52页 |
一、建立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 | 第50-51页 |
二、建立文化产业运行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