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表格索引 | 第11-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用户协作(User Cooperation) | 第14-15页 |
1.1.2 IEEE 802.116 MAC的协作概念 | 第15-16页 |
1.2 研究动机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IEEE 802.11(Wi-Fi)技术标准 | 第19-29页 |
2.1 IEEE 802.11x 标准 | 第19-22页 |
2.2 IEEE 802.11协议框架 | 第22-28页 |
2.2.1 物理层(PHY) | 第22-24页 |
2.2.2 媒介接入控制(MAC) | 第24-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协同工作方式在MAC层的实现 | 第29-51页 |
3.1 中继信道中基于时分协同协议的分析 | 第29-40页 |
3.1.1 协议描述和信道和信号模型 | 第29-33页 |
3.1.2 AF模式下各协议的性能分析 | 第33-37页 |
3.1.3 DF模式下各协议的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3.2 协同方式在MAC层上的实现 | 第40-49页 |
3.2.1 CMAC综述 | 第41-43页 |
3.2.2 CMAC的实现 | 第43-47页 |
3.2.3 数据传输过程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CMAC模型的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 | 第51-72页 |
4.1 对CMAC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51-57页 |
4.1.1 MAC层饱和容量 | 第51-55页 |
4.1.2 MAC层平均延时 | 第55-57页 |
4.1.3 掉包率 | 第57页 |
4.2 802.11和CMAC的融合 | 第57-60页 |
4.3 系统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 第60-71页 |
4.3.1 仿真软件环境 | 第60-61页 |
4.3.2 仿真场景 | 第61-63页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5.1 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