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权力分配:自建型居住空间演变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对武汉宝庆街区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3页
1 权力视角下自建型空间理论构架第13-62页
    1.1 课题研究缘起第13-17页
    1.2 研究状况概述第17-48页
        1.2.1 有关自建空间的研究第17-31页
            1.2.1.1 近现代自建空间的发展实践第17-26页
            1.2.1.2 国内外自建理论研究状况第26-31页
        1.2.2 有关权力—空间的研究第31-48页
            1.2.2.1 权力的概念、类别及表现第32-40页
            1.2.2.2 权力与空间关系理论研究状况第40-48页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第48-51页
        1.3.1 研究目的第48页
        1.3.2 研究内容第48页
        1.3.3 研究方法第48-51页
        1.3.4 研究技术路线第51页
    1.4 研究意义、创新性及局限性第51-54页
        1.4.1 研究的意义第51-54页
        1.4.2 研究局限性和创新性第54页
    1.5 研究的界定第54-62页
        1.5.1 案例的选取第54-57页
        1.5.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57-62页
2 权力与自建型空间演变的社会学考察第62-135页
    2.1 崛起的宝帮:权力地理雏形凸显(清末至 1949 年)第62-85页
        2.1.1 与自然的较量第62-69页
        2.1.2 武力划定地盘边界第69-70页
        2.1.3 帮派自治下的权力地理第70-84页
            2.1.3.1 权力地理中心的形成第70-72页
            2.1.3.2 落差巨大的自建住房第72-76页
            2.1.3.3 公众生活的街巷第76-79页
            2.1.3.4 权力等级下的空间分布第79-84页
        2.1.4 小结:权力阶级的空间第84-85页
    2.2 包办的政府:基于公、私权力的空间消长(1949 年至改革开放)第85-98页
        2.2.1 公有制度下的空间分化第85-94页
            2.2.1.1 垄断与包办:公权力的空间支配第85-90页
            2.2.1.2 削弱并反抗:个人及公众空间权利的丧失第90-94页
        2.2.2 “寄生”的住房与被“蚕食”的街巷第94-97页
        2.2.3 小结:权力与空间的分化第97-98页
    2.3 群雄并起:权力分野中的空间嬗变(改革开放至 2006 年)第98-135页
        2.3.1 第一阶段:走向前台(改革开放至 1980 年代后期)第98-104页
            2.3.1.1 改革中的社会转型第98-102页
            2.3.1.2 住房改良与街巷“灰地带”第102-104页
        2.3.2 第二阶段:自主发生(1980 年代后期至 1990 年代后期)第104-113页
            2.3.2.1 城市改造背景下的全面建设第104-108页
            2.3.2.2 向空中要面积的住房更新第108-113页
        2.3.3 第三阶段:走向失控(1990 年代后期至 2006)第113-131页
            2.3.3.1 管理体制积弊下的权力分野第113-126页
            2.3.3.2 无忌扩张与城市乱象第126-131页
        2.3.4 小结:权与利的空间演变第131-132页
        2.3.5 汉正街的远去第132-135页
3 自建型空间的权力运作研究第135-188页
    3.1 自建型空间的权力特点及演变规律第135-144页
        3.1.1 自建型空间的主要权力特征第135-142页
            3.1.1.1 展示自然力量的街巷结构第135-136页
            3.1.1.2 体现社会权力的地理区位第136-138页
            3.1.1.3 权力割据与渗透的边界第138-140页
            3.1.1.4 展现权力强弱的住房空间差异第140-142页
        3.1.2 权力作用下的自建型空间演变第142-144页
    3.2 自建型空间的权力运作过程第144-165页
        3.2.1 权力对空间的介入第144-158页
            3.2.1.1 权力的内在诉求第144-153页
            3.2.1.2 社会性权力的空间作用第153-158页
        3.2.2 社会权力介入的起点和途径——产权第158-165页
            3.2.2.1 作为法理的权力分化第158-160页
            3.2.2.2 作为心理上的权力认定第160-165页
    3.3 社会权力结构分析第165-177页
        3.3.1 社会高度自治时期权力结构第165-168页
        3.3.2 公权力为核心的科层制权力结构第168-172页
        3.3.3 市场经济下的多元权力结构第172-177页
    3.4 权力博弈与渗透第177-188页
        3.4.1 权力运作与自建空间第177-180页
            3.4.1.1 空间产生:突破制约第177-178页
            3.4.1.2 空间演变:向弱权方向渗透第178-180页
        3.4.2 “按权分配”的权力——空间运作规律第180-182页
        3.4.3 权力平衡与制衡第182-188页
            3.4.3.1 权力制衡第183-184页
            3.4.3.2 制度制衡第184-186页
            3.4.3.3 道德制衡第186页
            3.4.3.4 公众制衡第186-188页
4 本文结论第188-191页
5 思考第191-201页
致谢第201-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213-215页
附录 部分重要访谈记录第215-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下一篇:生态利益国家补偿法律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