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私力救济的一般理论 | 第11-18页 |
1.1 私力救济的概念 | 第11-13页 |
1.2 私力救济的特征 | 第13-14页 |
1.2.1 参与者及实施方式的非官方性 | 第13页 |
1.2.2 非程序制度性 | 第13-14页 |
1.2.3 表现形式多样性 | 第14页 |
1.2.4 效力的非强制性 | 第14页 |
1.3 私力救济的类型 | 第14-16页 |
1.3.1 法内的私力救济与法外的私力救济 | 第14-15页 |
1.3.2 强制型私力救济与交涉型私力救济 | 第15-16页 |
1.3.3 积极的私力救济与消极的私力救济 | 第16页 |
1.3.4 辅助诉讼的私力救济与独立于诉讼之外的私力救济 | 第16页 |
1.4 私立救济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2章 私力救济存在的基础 | 第18-26页 |
2.1 私力救济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权利与救济相统一 | 第18页 |
2.1.2 权利的自我保留 | 第18-20页 |
2.2 私力救济的社会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人性基础 | 第20-21页 |
2.2.2 文化基础 | 第21-22页 |
2.3 私力救济的法价值考量 | 第22-26页 |
2.3.1 正义价值 | 第22-23页 |
2.3.2 效益价值 | 第23-24页 |
2.3.3 秩序价值 | 第24-26页 |
第3章 私力救济存在的必要性及困境 | 第26-36页 |
3.1 私力救济存在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3.1.1 私力救济可弥补公共资源有限之不足 | 第26页 |
3.1.2 私力救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法律管辖局限的问题 | 第26-27页 |
3.1.3 私力救济有助于更全面掌握信息 | 第27-28页 |
3.1.4 私力救济侧重关注个案正义 | 第28页 |
3.1.5 私力救济有利于抗拒不法侵害 | 第28-29页 |
3.2 私力救济存在的困境分析 | 第29-36页 |
3.2.1 私立救济存在的困境 | 第29-33页 |
3.2.2 私力救济产生问题的根源 | 第33-36页 |
第4章 私力救济的规范化 | 第36-44页 |
4.1 私力救济的适用原则 | 第36-37页 |
4.1.1 避免违法原则 | 第36-37页 |
4.1.2 效益突出原则 | 第37页 |
4.1.3 和谐公正原则 | 第37页 |
4.1.4 私人自治原则 | 第37页 |
4.2 私力救济行为的合法要件 | 第37-39页 |
4.2.1 主观意图正当 | 第37-38页 |
4.2.2 手段合法 | 第38页 |
4.2.3 不损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第38页 |
4.2.4 行为有限度 | 第38-39页 |
4.3 区别对待私力救济 | 第39-44页 |
4.3.1 根据部门法的侧重点区别对待 | 第39-41页 |
4.3.2 根据私力救济的具体实施人区别对待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