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园区图书馆的建设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工业园区图书馆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工业园区图书馆发展的实践背景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实践背景 | 第17-18页 |
2.1.1 工业园区的发展 | 第17-18页 |
2.3.2 企业图书馆的发展 | 第18页 |
2.2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概念 | 第18-20页 |
2.2.1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特征 | 第19-20页 |
2.3 工业园区图书馆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3.1 公共图书馆概念的拓展 | 第20-21页 |
2.3.2 准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22页 |
2.3.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 第22页 |
2.3.4 系统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工业园区图书馆建设主体及办馆模式 | 第23-27页 |
3.1 工业园区图书馆建设主体现状 | 第23页 |
3.2 基于建设主体的办馆模式划分 | 第23-25页 |
3.2.1 独立办馆模式 | 第24页 |
3.2.2 总分馆制模式 | 第24页 |
3.2.3 其他改造模式 | 第24-25页 |
3.2.4 三种办馆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25页 |
3.3 构建适合工业园区图书馆发展的办馆模式 | 第25-27页 |
3.3.1 多层次的建设主体 | 第26页 |
3.3.2 完善“一馆两制”的总分馆制模式 | 第26-27页 |
第4章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管理 | 第27-36页 |
4.1 工业园区图书馆资金管理现状 | 第27-28页 |
4.1.1 经费来源 | 第27页 |
4.1.2 经费支出 | 第27页 |
4.1.3 经费不足 | 第27-28页 |
4.2 工业园区图书馆馆藏资源现状 | 第28-29页 |
4.2.1 数字资源比例增大 | 第28页 |
4.2.2 馆藏偏向于科技型文献资源 | 第28-29页 |
4.2.3 特色馆藏不完善 | 第29页 |
4.3 工业园区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 第29-30页 |
4.3.1 偏向企业化管理模式 | 第29页 |
4.3.2 人员结构趋于平衡 | 第29-30页 |
4.3.3 缺乏专业学科馆员 | 第30页 |
4.4 工业园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策略 | 第30-36页 |
4.4.1 建立有保障的资金支撑 | 第30-31页 |
4.4.2 发展特色的馆藏资源 | 第31-32页 |
4.3.3 培养一支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 | 第32-34页 |
4.3.4 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过程 | 第34-36页 |
第5章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 第36-46页 |
5.1 工业园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特点 | 第36-39页 |
5.1.1 工业园区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 第36-37页 |
5.1.2 工业园区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 第37-38页 |
5.1.3 工业园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 第38-39页 |
5.2 工业园区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现状 | 第39-41页 |
5.2.1 基础信息服务 | 第39页 |
5.2.2 科技查新服务 | 第39-40页 |
5.2.3 定题服务 | 第40页 |
5.2.4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 | 第40-41页 |
5.2.5 拓展型服务 | 第41页 |
5.3 工业园区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现状 | 第41-43页 |
5.3.1 即时通讯服务 | 第42页 |
5.3.2 上门服务 | 第42页 |
5.3.3 网络服务 | 第42页 |
5.3.4 新媒介服务 | 第42-43页 |
5.4 完善工业园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 第43-46页 |
5.4.1 加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 第44页 |
5.4.2 创建品牌型信息服务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6-48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46-47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