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班诗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冯班其人及其著述 | 第11-27页 |
1.1 冯班生平、交游及“二痴”个性 | 第11-19页 |
1.1.1 冯班生平、交游 | 第11-18页 |
1.1.2 冯班“二痴”个性 | 第18-19页 |
1.2 冯班著述 | 第19-27页 |
1.2.1 冯班诗文、书法集 | 第19-24页 |
1.2.2 冯班抄本、评点诗集 | 第24-27页 |
第2章 冯班诗歌主张与诗学观 | 第27-40页 |
2.1 冯班诗歌主张 | 第27-34页 |
2.1.1 宗玉溪继西昆 | 第27-31页 |
2.1.2 反严羽、斥七子 | 第31-34页 |
2.2 冯班“比兴寄美刺,隐秀道性情”诗学观 | 第34-38页 |
2.2.1 主性情重学养 | 第34-36页 |
2.2.2 擅比兴好隐秀 | 第36-38页 |
2.3 冯班诗歌论高才疏的弱点 | 第38-40页 |
第3章 冯班诗歌题材、意象、风格分析 | 第40-65页 |
3.1 冯班诗歌题材分析 | 第40-58页 |
3.1.1 艳情诗、友情诗 | 第40-48页 |
3.1.2 咏物诗、咏怀诗 | 第48-56页 |
3.1.3 无题诗、题画诗 | 第56-58页 |
3.2 冯班诗歌意象 | 第58-62页 |
3.2.1 桃花、梅花、梨花 | 第59-61页 |
3.2.2 燕子、猛虎 | 第61-62页 |
3.3 秾丽婉雅的语言、深沉浓郁的现实主义 | 第62-65页 |
3.3.1 秾丽婉雅语言 | 第62-64页 |
3.3.2 比兴美刺,浓郁深沉的现实主义 | 第64-65页 |
第4章 冯班在虞山诗派中地位、影响 | 第65-69页 |
4.1 冯班在虞山诗派中地位 | 第65页 |
4.2 冯班的影响 | 第65-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