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9页 |
1.1 生物传感器及纳米材料概述 | 第13-19页 |
1.1.1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4-15页 |
1.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5页 |
1.1.3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5-19页 |
1.2 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34页 |
1.2.1 常见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1.2.2 PB纳米粒子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2.3 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5-33页 |
1.2.4 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33-34页 |
1.3 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 第34-46页 |
1.3.1 葡萄糖氧化酶 | 第34-35页 |
1.3.2 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及其发展历程和反应机理 | 第35-38页 |
1.3.3 纳米材料增强的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 第38-44页 |
1.3.4 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 | 第44-46页 |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46-49页 |
第二章 基于功能化的CS-PB-GR为复合固载基质的拟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49-59页 |
2.1 引言 | 第49-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2.2.2 CS-PB-GR复合物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51页 |
2.2.3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51-5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2.3.1 CS-PB-GR复合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52-54页 |
2.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54-55页 |
2.3.3 pH和电位的优化 | 第55-56页 |
2.3.4 传感器对葡萄糖的CV响应 | 第56页 |
2.3.5 计时电流响应 | 第56-57页 |
2.3.6 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57-58页 |
2.3.7 回收率实验 | 第58页 |
2.4.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新颖的Pt@C_(60)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59-67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60页 |
3.2.2 合成Pt@C_(60)纳米线 | 第60页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0-61页 |
3.2.4 实验过程 | 第61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61-65页 |
3.3.1 Pt@C_(60)纳米线的SEM表征 | 第61-62页 |
3.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 第62页 |
3.3.3 pH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4 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 第63-64页 |
3.3.5 选择性研究 | 第64页 |
3.3.6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64页 |
3.3.7 回收率实验 | 第64-65页 |
3.4 结论 | 第65-67页 |
第四章 液液界面合成Au@C_(60)纳米粒子及其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67-75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68页 |
4.2.2 合成Au@C_(60)纳米粒子 | 第68页 |
4.2.3 用Au@C_(60)纳米粒子制备葡萄糖传感器 | 第68-69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69-74页 |
4.3.1 Au@C_(60)纳米粒子的TEM、紫外表征 | 第69-70页 |
4.3.2 酶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 第70-71页 |
4.3.3 Au@C_(60)/GCE修饰电极对H202的直接电催化 | 第71-72页 |
4.3.4 pH的优化 | 第72页 |
4.3.5 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CV响应 | 第72-73页 |
4.3.6 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计时电流响应 | 第73页 |
4.3.7 传感器的干扰、稳定和重现性测试 | 第73-74页 |
4.3.8 回收率实验 | 第74页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原位还原合成Pd@Cys-C_(60)纳米颗粒及其构建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 第75-85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76页 |
5.2.2 合成Pd@Cys-C_(60)纳米粒子 | 第76-77页 |
5.2.3 构建无酶的葡萄糖传感器 | 第77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77-84页 |
5.3.1 Pd@Cys-C_(60)纳米粒子的TEM、红外、紫外表征 | 第77-79页 |
5.3.2 Pd@Cys-C_(60)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79-80页 |
5.3.3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80页 |
5.3.4 传感器的测试电位和pH优化 | 第80-81页 |
5.3.5 传感器性能研究 | 第81-83页 |
5.3.6 干扰实验 | 第83页 |
5.3.7 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83页 |
5.3.8 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第83-84页 |
5.4 结论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合成新型的Au_(shell)@GOD纳米粒子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85-93页 |
6.1 引言 | 第85-8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6.2.1 仪器与试剂 | 第86页 |
6.2.2 合成纳米金包覆GOD纳米粒子(Au_(shell)1@GOD) | 第86页 |
6.2.3 电致化学发光酶传感器的构建 | 第86-87页 |
6.2.4 实验过程 | 第87-88页 |
6.3 结果和讨论 | 第88-92页 |
6.3.1 Au_(shell)@GOD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88页 |
6.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及循环伏安法(CV)表征 | 第88-89页 |
6.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89-90页 |
6.3.4 传感器的响应性能 | 第90-91页 |
6.3.5 稳定性、重现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 第91页 |
6.3.6 回收率实验 | 第91-92页 |
6.4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1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