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介绍 | 第18-24页 |
2.1 国内外负载均衡策略的发展 | 第18-19页 |
2.1.1 离线处理(offline process) | 第18页 |
2.1.2 实时处理(on-time process)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 动态负载均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2页 |
2.3.1 对于超载的判断 | 第20-21页 |
2.3.2 数据搬移问题 | 第21-22页 |
2.3.3 节省资源问题 | 第22页 |
2.4 可行性分析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本研究框架与算法描述 | 第24-40页 |
3.1 目前 MongoDB 的负载均衡架构 | 第24-27页 |
3.1.1 MongoDB 的集群系统 | 第24-25页 |
3.1.2 MongoDB 的分片机制 | 第25-26页 |
3.1.3 MongoDB 负载均衡策略的局限性 | 第26-27页 |
3.2 负载均衡优化架构的基本框架 | 第27-28页 |
3.3 基于热点分布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28-33页 |
3.3.1 监控操作 | 第29-30页 |
3.3.2 重新分配资源 | 第30页 |
3.3.3 拆分操作 | 第30-31页 |
3.3.4 合并操作 | 第31-32页 |
3.3.5 迁移操作 | 第32-33页 |
3.4 负载均衡流程描述 | 第33-39页 |
3.4.1 虚拟节点过载平衡操作 | 第33-34页 |
3.4.2 物理节点过载平衡操作 | 第34-36页 |
3.4.3 虚拟节点负载过轻平衡操作 | 第36-38页 |
3.4.4 物理节点负载过轻平衡操作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40-50页 |
4.1 系统架构概述 | 第40-41页 |
4.2 实现平台介绍 | 第41-42页 |
4.3 实现环境介绍 | 第42-43页 |
4.4 系统模块架构 | 第43-44页 |
4.5 资源状态监控模块 | 第44-45页 |
4.6 负载均衡器模块 | 第45-48页 |
4.7 配置服务器管理模块 | 第48-4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62页 |
5.1 实验架构设计 | 第50-51页 |
5.1.1 物理节点架构 | 第50-51页 |
5.1.2 虚拟节点架构 | 第51页 |
5.1.3 模拟客户端设计 | 第51页 |
5.2 实验环境配置 | 第51-53页 |
5.2.1 实验参数设置 | 第51-53页 |
5.2.2 测试工具简介 | 第53页 |
5.3 实验场景设计 | 第53-54页 |
5.4 实验数据动态分布 | 第54-59页 |
5.4.1 物理节点实验数据 | 第54-56页 |
5.4.2 虚拟节点实验数据 | 第56-57页 |
5.4.3 物理节点数量变化 | 第57-58页 |
5.4.4 虚拟节点数量变化 | 第58-59页 |
5.4.5 实验效果对比 | 第59页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62-6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