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商业银行理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理财产品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1.1 个人理财业务 | 第19页 |
2.1.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 第19-20页 |
2.2 个人理财产品分类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特点 | 第20-23页 |
2.2.1 个人理财产品分类 | 第20-22页 |
2.2.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特点 | 第22-23页 |
2.3 理财产品风险 | 第23-26页 |
2.3.1 法律风险 | 第23页 |
2.3.2 市场风险 | 第23-24页 |
2.3.3 操作风险 | 第24页 |
2.3.4 流动性风险 | 第24-26页 |
3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现状 | 第26-41页 |
3.1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简介及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3.2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 | 第28-37页 |
3.2.1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构成 | 第28-30页 |
3.2.2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发展及销售流程 | 第30-32页 |
3.2.3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的客户构成 | 第32-34页 |
3.2.4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风险 | 第34-37页 |
3.3 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现状 | 第37-38页 |
3.3.1 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的理化分析 | 第37页 |
3.3.2 多部门协作联动防范 | 第37页 |
3.3.3 风险控制方面 | 第37-38页 |
3.4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3.4.1 产品发行信息透明度不高,销售人员对产品认识深度不够 | 第38页 |
3.4.2 未充分注重风险提示与客户评估 | 第38-39页 |
3.4.3 缺乏专业理财人员与员工操作风险 | 第39-40页 |
3.4.4 银行本身业务风险控制力差 | 第40-41页 |
4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风险的综合评估与成因分析 | 第41-51页 |
4.1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风险的综合评估 | 第41-46页 |
4.1.1 评估指标体系 | 第41页 |
4.1.2 评估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4.1.3 评估流程 | 第42-45页 |
4.1.4 评估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2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6-51页 |
4.2.1 法律风险的成因 | 第46-47页 |
4.2.2 市场风险的成因 | 第47-49页 |
4.2.3 操作风险的成因 | 第49-50页 |
4.2.4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 第50-51页 |
5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风险管理对策 | 第51-61页 |
5.1 法律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1-52页 |
5.2 市场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2-54页 |
5.2.1 有效化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 第52-53页 |
5.2.2 合理化的市场风险评估方法 | 第53-54页 |
5.2.3 稳健化的理财业务经营策略 | 第54页 |
5.3 操作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4-59页 |
5.3.1 量化投资者的评估 | 第55-56页 |
5.3.2 深化信息的披露机制 | 第56-57页 |
5.3.3 优化理财业务的营销机制 | 第57-58页 |
5.3.4 细化顾客投诉的处理机制 | 第58-59页 |
5.4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9-61页 |
5.4.1 增设流动性风险监控的专门机构 | 第59页 |
5.4.2 构筑流动性风险监控的指标体系 | 第59-60页 |
5.4.3 确立流动性风险监控的预警机制 | 第60-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