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规划展览馆设计方法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插图及附表清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1.1.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 第12-13页 |
1.1.2 城市规划的法制化与透明化 | 第13页 |
1.1.3 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 | 第13-14页 |
1.1.4 博览建筑的专项化发展 | 第14页 |
1.2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3.1 博览建筑 | 第16-17页 |
1.3.2 规划展览馆 | 第17页 |
1.3.3 方法与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1 规划展览馆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2 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2 规划展览馆的基本问题解析 | 第24-44页 |
2.1 博览建筑的相关基本问题 | 第24-29页 |
2.1.1 博览建筑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2.1.2 博览建筑的社会职能 | 第27-28页 |
2.1.3 博览建筑的分类 | 第28-29页 |
2.2 博览建筑的共性规律 | 第29-34页 |
2.2.1 标志性与地域性 | 第29-30页 |
2.2.2 公共性与复合性 | 第30-33页 |
2.2.3 文化性与教育性 | 第33-34页 |
2.3 规划展览馆的相关基本问题 | 第34-37页 |
2.3.1 规划展览馆的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2.3.2 规划展览馆的社会职能 | 第35-36页 |
2.3.3 规划展览馆的分类 | 第36-37页 |
2.4 规划展览馆的个性特征 | 第37-44页 |
2.4.1 契合城市的项目选址 | 第37-39页 |
2.4.2 特色鲜明的展示方式 | 第39-41页 |
2.4.3 动态时效的展示内容 | 第41页 |
2.4.4 复合需求的服务对象 | 第41-44页 |
3 规划展览馆设计的基础研究 | 第44-68页 |
3.1 规划展览馆设计的人文与理论基础 | 第44-47页 |
3.1.1 博物馆学与新博物馆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1.2 建筑设计相关理论的引入 | 第45-46页 |
3.1.3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的引入 | 第46-47页 |
3.2 规划展览馆设计的建筑与功能基础 | 第47-56页 |
3.2.1 规划展览馆的基本单元 | 第47-50页 |
3.2.2 规划展览馆的流线组织 | 第50-53页 |
3.2.3 规划展览馆的形象需求 | 第53-56页 |
3.3 规划展览馆设计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 第56-68页 |
3.3.1 布景展示技术 | 第56-64页 |
3.3.2 建筑结构技术 | 第64-66页 |
3.3.3 可持续设计技术 | 第66-68页 |
4 规划展览馆设计方法的优化 | 第68-90页 |
4.1 基础原理概述 | 第68-70页 |
4.1.1 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68-69页 |
4.1.2 建筑设计的过程 | 第69-70页 |
4.2 现阶段规划展览馆设计的问题解析 | 第70-75页 |
4.2.1 相关策划定位环节的缺失 | 第70-71页 |
4.2.2 规划展览馆特色表达的不足 | 第71-72页 |
4.2.3 建筑与展陈设计的脱节 | 第72-74页 |
4.2.4 线性建设过程的弊端 | 第74-75页 |
4.3 规划展览馆设计的优化方法模型 | 第75-84页 |
4.3.1 优化的目标与准则 | 第76-77页 |
4.3.2 优化模型的结构框架 | 第77-79页 |
4.3.3 优化模型的具体解析 | 第79-84页 |
4.4 优化模型的要点总结 | 第84-90页 |
4.4.1 强调专业整合的设计过程 | 第84-86页 |
4.4.2 融合城市背景的设计观念 | 第86-87页 |
4.4.3 以技术为核心的设计特点 | 第87-90页 |
5 方法的应用:以玉溪市规划展览馆方案设计为例 | 第90-128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90-91页 |
5.2 第一阶段方案设计 | 第91-115页 |
5.2.1 策划定位阶段 | 第91-95页 |
5.2.2 策略生成阶段 | 第95-98页 |
5.2.3 概念构思阶段 | 第98-100页 |
5.2.4 方案发展阶段 | 第100-103页 |
5.2.5 第一阶段的设计成果 | 第103-115页 |
5.3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 第115-126页 |
5.3.1 设计思路的深入 | 第115页 |
5.3.2 具体方案的调整 | 第115-118页 |
5.3.3 第二阶段的设计成果 | 第118-126页 |
5.4 方法应用的总结与启示 | 第126-128页 |
6 结语 | 第128-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6页 |
附录 | 第136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6页 |
B.玉溪市规划展览馆方案设计部分图纸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