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珍稀植物红豆杉生长动态及环境与保健效益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3页
   ·红豆杉资源分布第11-13页
     ·国外红豆杉资源分布第11-12页
     ·国内红豆杉资源分布第12-13页
   ·红豆杉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概述第13-14页
     ·红豆杉生物学特性第13页
     ·红豆杉生态学特性第13-14页
   ·国内外红豆杉研究进展第14-15页
   ·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第16-17页
     ·降温增湿能力的研究第17-19页
     ·滞尘能力的研究第19-20页
   ·园林植物保健效益研究进展第20-23页
     ·吸收SO_2能力的研究第20-21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第21-23页
   ·小结第23页
2 研究目的意义第23-24页
3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材料第24-25页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研究材料第25页
4 研究方法第25-34页
   ·研究样地选择方法第25-26页
   ·红豆杉生长发育动态的观测第26-27页
     ·红豆杉生长时期划分第26页
     ·树高、地径及新稍长的测定第26-27页
     ·生物量测定第27页
     ·生物量回归模型的建立第27页
   ·主要生态效益指标的测定与计算第27-31页
     ·固碳释氧效益第27-29页
     ·降温增湿效益第29-30页
     ·滞尘效益第30-31页
   ·红豆杉保健效益的测定第31-34页
     ·红豆杉吸收二氧化硫效益测定第31-33页
     ·红豆杉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第33-34页
5 结果与分析第34-53页
   ·红豆杉不同时期生长发育动态变化结果分析第34-41页
     ·红豆杉生长期的划分第34-36页
     ·不同时期红豆杉树高、地径、新稍长的生长变化结果分析第36-38页
     ·红豆杉不同时期生物量积累变化结果分析第38-39页
     ·红豆杉全株生物量回归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小结与讨论第40-41页
   ·红豆杉生态效益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固碳释氧效应第41-43页
     ·降温增湿效应第43-45页
     ·滞尘的计算第45-47页
   ·红豆杉保健效益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红豆杉吸收SO_2效益结果分析第47-48页
     ·红豆杉挥发性有机物结果分析第48-52页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3-57页
   ·结论第53-55页
   ·建议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化银合欢对南江黄羊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TELSA的新疆阿尔泰山小克兰营林区森林景观动态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