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

臭牡丹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细胞保护和抗炎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前言第12-14页
1 臭牡丹治疗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有效单体的制备和结构鉴定第14-24页
    1.1 实验材料第14-15页
        1.1.1 主要药物及试剂第14页
        1.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4-15页
    1.2 实验方法第15-22页
        1.2.1 臭牡丹中活性组分的分离制备第15页
        1.2.2 臭牡丹有效单体的分离制备与纯化第15-16页
        1.2.3 薄层色谱分析第16页
        1.2.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16-17页
        1.2.5 臭牡丹有效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第17-22页
    1.3 讨论第22-23页
    1.4 结论第23-24页
2 臭牡丹有效单体治疗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抗炎机制和细胞保护的研究第24-34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4-27页
        2.1.1 材料第24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4-25页
        2.1.3 细胞培养第25页
        2.1.4 臭牡丹有效单体毒性测定(MTT法)第25-26页
        2.1.5 活性氧(ROS)的检测第26页
        2.1.6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第26页
        2.1.7 过氧化氢酶(Catalase)测定第26页
        2.1.8 蛋白浓度的测定(BCA法)第26页
        2.1.9 5-脂氧合酶(5-LOX)测定第26-27页
        2.1.10 统计学处理第27页
    2.2 结果第27-31页
        2.2.1 臭牡丹有效单体对HBECs活力的影响第27页
        2.2.2 臭牡丹有效单体对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第27-28页
        2.2.3 臭牡丹有效单体对细胞释放LDH的变化第28-29页
        2.2.4 臭牡丹有效单体对细胞内Catalase水平的变化第29-30页
        2.2.5 臭牡丹有效单体对细胞在LPS刺激下5-LOX的影响第30-31页
    2.3 讨论第31-33页
    2.4 结论第33-34页
综述第34-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25(OH)2D3对小鼠Aβ跨血脑屏障转运体和受体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朝阳市政府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