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权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个人信息权的界定 | 第11-16页 |
(一) 个人信息权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 个人信息权的主体 | 第12-13页 |
1、胎儿能否成为个人信息权的主体 | 第13页 |
2、死者能否成为个人信息权的主体 | 第13页 |
(三) 个人信息权的客体 | 第13-14页 |
1、个人信息的分类 | 第13-14页 |
2、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资料的区别 | 第14页 |
(四) 个人信息权的特征 | 第14-16页 |
1、个人信息权的识别性特征 | 第14-15页 |
2、个人信息权的财产性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外关于个人信息权的立法状况 | 第16-20页 |
(一) 美国立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 第16-17页 |
1、立法保护 | 第16-17页 |
2、立法不足 | 第17页 |
(二) 英国立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 第17-18页 |
1、立法保护 | 第17-18页 |
2、立法不足 | 第18页 |
(三) 德国立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 第18-20页 |
1、立法保护 | 第18-19页 |
2、立法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现状 | 第20-26页 |
(一)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权的立法 | 第20-21页 |
1、宪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 第20页 |
2、部门法中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当前个人信息权的现状 | 第21-22页 |
(三) 我国当前个人信息权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1、个人维权意识不强 | 第22-23页 |
2、科技发展负面影响 | 第23页 |
3、立法方面存在缺陷 | 第23-24页 |
4、普法宣传力度不够 | 第24页 |
5、企业对个人信息权不尊重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思考 | 第26-35页 |
(一)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1、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需要 | 第26页 |
2、人们法律维权意识增强的需要 | 第26页 |
3、加强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需要 | 第26-27页 |
4、促进电子商务完善发展的需要 | 第27页 |
(二)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权的思考 | 第27-35页 |
1、个人信息权的立法宗旨 | 第27-28页 |
2、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内容 | 第28-30页 |
3、个人信息权的适用冲突 | 第30-32页 |
4、个人信息权的侵权救济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件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