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CONTENT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概述及发展 | 第13-18页 |
1.1 ADR的概念 | 第13页 |
1.2 美国ADR的历史及发展 | 第13-14页 |
1.3 中国ADR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中美两国ADR差异比较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美国ADR在离婚纠纷中的应用 | 第18-27页 |
2.1 美国ADR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 第18-22页 |
2.1.1 传统ADR模式 | 第18-19页 |
2.1.2 法院附属ADR模式 | 第19-20页 |
2.1.3 美国ADR的主要特点 | 第20-22页 |
2.2 美国离婚纠纷中ADR的应用和发展 | 第22-27页 |
2.2.1 美国的离婚制度 | 第22页 |
2.2.2 美国离婚纠纷中ADR的适用 | 第22-23页 |
2.2.3 ADR的运作和培训机制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美国ADR对构建中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 | 第27-30页 |
3.1 美国ADR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3.2 ADR对中国司法体制的启发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离婚纠纷中ADR机制的构建 | 第30-41页 |
4.1 我国离婚纠纷中ADR适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 | 第30-31页 |
4.1.1 历史基础 | 第30页 |
4.1.2 现实需要 | 第30-31页 |
4.2 ADR几种主要形式在我国离婚纠纷中的应用 | 第31-37页 |
4.2.1 谈判 | 第31-33页 |
4.2.2 调解 | 第33-36页 |
4.2.3 仲裁 | 第36-37页 |
4.3 创新中国ADR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37-41页 |
4.3.1 司法观念的改变 | 第37页 |
4.3.2 法律制度的保障 | 第37-38页 |
4.3.3 ADR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