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重难点 | 第17-19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人力资本 | 第19页 |
·人力资本投资 | 第19-21页 |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回顾 | 第21-23页 |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页 |
·明塞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丹尼森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包含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 | 第23-24页 |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 | 第23页 |
·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 | 第23-24页 |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4页 |
·理论分析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陕西省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现状 | 第26-37页 |
·陕西省与河南省的基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对比 | 第26-29页 |
·陕西省的基本经济发展状况 | 第26页 |
·河南省的基本经济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两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 | 第27-29页 |
·陕西省和河南省的人力资本现状及对比 | 第29-35页 |
·陕西省的人力资本现状 | 第29-31页 |
·河南省的人力资本现状 | 第31-33页 |
·两省主要人力资本指标的对比 | 第33-35页 |
·现状分析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陕西省与河南省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第37页 |
·有效劳动模型 | 第37-38页 |
·有效劳动模型下的要素分析理论 | 第38-39页 |
·指标数据的选取和假设 | 第39-43页 |
·经济增长总量Y | 第39页 |
·物质资本存量K | 第39-40页 |
·人力资本水平h | 第40-42页 |
·劳动力投入量L | 第42-43页 |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关于陕西省和河南省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 第46-50页 |
·改变人力资本观念 | 第46页 |
·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 | 第46-47页 |
·促进人力资本合理流动 | 第47页 |
·提高对人力资本的吸纳能力 | 第47-48页 |
·注重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开发 | 第48页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