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电子证据的概述第11-17页
    1.1 电子证据的概述第11-14页
        1.1.1 电子证据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1.1.2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区别第12-14页
        1.1.3 电子证据的分类第14页
    1.2 电子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定位第14-17页
        1.2.1 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第14-16页
        1.2.2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第16-17页
第2章 电子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适用的困境第17-29页
    2.1 电子证据取证上的困境第17-23页
        2.1.1 我国目前电子取证的现状第17-19页
        2.1.2 电子取证主体范围的局限性第19页
        2.1.3 电子取证操作流程的不规范性第19-20页
        2.1.4 电子取证技术性上的瓶颈第20-22页
        2.1.5 电子证据鉴定机构的不完善第22页
        2.1.6 电子取证与公民隐私权冲突的困境第22-23页
    2.2 电子证据审查中的困境第23-26页
        2.2.1 我国目前电子证据审查的现状第23-24页
        2.2.2 电子证据审查标准的不明确第24-25页
        2.2.3 审查人员专业技术层面的局限性第25-26页
    2.3 电子证据认定上的困境第26-29页
        2.3.1 我国目前电子证据认定的现状第26页
        2.3.2 电子证据举证、质证标准的不明确第26-27页
        2.3.3 电子证据展示设备的缺失第27页
        2.3.4 审判人员专业技术层面的局限性第27-29页
第3章 两大法系电子证据的适用规则及对我国的借鉴第29-35页
    3.1 英美法系的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第29-32页
        3.1.1 美国的电子证据规则第29-30页
        3.1.2 英国的电子证据规则第30页
        3.1.3 加拿大的电子证据规则第30-32页
    3.2 大陆法系的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第32-33页
        3.2.1 法国的电子证据规则第32页
        3.2.2 德国的电子证据规则第32-33页
    3.3 两大法系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第33-35页
        3.3.1 两大法系的对比第33页
        3.3.2 两大法系对我国的借鉴第33-35页
第4章 解决电子证据适用困境的对策第35-45页
    4.1 规范电子取证环节第35-39页
        4.1.1 规范电子取证操作流程第35-38页
        4.1.2 电子取证工具的标准化第38页
        4.1.3 建立专业的侦查队伍第38页
        4.1.4 完善电子鉴定机构第38-39页
        4.1.5 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第39页
    4.2 规范电子证据审查环节第39-42页
        4.2.1 电子证据证据能力审查方式的明确第39-41页
        4.2.2 电子证据证明力审查方式的明确第41-42页
        4.2.3 建立专业的审查队伍第42页
    4.3 规范电子证据认定环节第42-44页
        4.3.1 电子证据举证的原则的明确第42-43页
        4.3.2 电子证据质证规则的选择第43-44页
        4.3.3 成立电子科技庭第44页
    4.4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环节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
下一篇:自媒体名誉侵权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