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声微表处技术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低噪声路面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低噪声沥青路面 | 第12-13页 |
1.2.2 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低噪声微表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微表处噪声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19-40页 |
2.1 微表噪声状况调查概述 | 第19-22页 |
2.1.1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2.1.2 调查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19-21页 |
2.1.3 调查路段的选择标准 | 第21-22页 |
2.2 调查注意事项 | 第22页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2-34页 |
2.3.1 微表处路面构造深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22-24页 |
2.3.2 微表处路面车内噪声调查 | 第24-30页 |
2.3.3 微表处路面车外噪声调查与分析 | 第30-34页 |
2.3.4 微表处与原路面车外噪声的关系 | 第34页 |
2.4 微表处路面车内、车外噪声较大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低噪声微表处级配研究 | 第40-50页 |
3.1 传统微表处级配研究 | 第40-43页 |
3.1.1 增加7mm筛孔的意义 | 第40-41页 |
3.1.2 传统微表处级配组成分析 | 第41-43页 |
3.2 低噪声微表处级配的研究 | 第43-49页 |
3.2.1 MS-Ⅲ级配支点状况计算 | 第43-45页 |
3.2.2 低噪声微表处支撑料通过率的确定 | 第45-46页 |
3.2.3 低噪声微表处级配的确定 | 第46-48页 |
3.2.4 低噪声微表处级配的路用性能验证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低噪声微表处施工技术研究 | 第50-64页 |
4.1 低噪声微表处试验路概况 | 第50页 |
4.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第50-52页 |
4.2.1 技术交底 | 第50页 |
4.2.2 路况调查 | 第50-51页 |
4.2.3 对原路面的要求 | 第51-52页 |
4.3 配合比设计 | 第52-57页 |
4.3.1 设计依据 | 第52页 |
4.3.2 配合比设计过程 | 第52-57页 |
4.4 施工路段的摊铺 | 第57-58页 |
4.5 质量控制 | 第58-61页 |
4.5.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 第58-59页 |
4.5.2 稀浆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 第59页 |
4.5.3 稠度的现场控制与检测 | 第59页 |
4.5.4 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的控制 | 第59-60页 |
4.5.5 摊铺厚度的控制 | 第60-61页 |
4.5.6 沥青用量的控制 | 第61页 |
4.5.7 开放交通的质量控制 | 第61页 |
4.6 低噪声微表处路面使用效果评价 | 第61-62页 |
4.7 低噪声微表处效益分析 | 第62-63页 |
4.8 低噪声微表处技术的推广 | 第6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4-6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