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放射卫生论文

影响放疗加速器辐射防护的若干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8页
    1.1 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辐射防护问题的宗旨和意义第7-8页
        1.1.2 研究被忽略的影响放疗加速器辐射防护因素的重要意义第8页
    1.2 辐射防护标准的原则和概念第8-14页
        1.2.1 辐射防护的目的第8-9页
        1.2.2 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原则第9-10页
        1.2.3 有关辐射防护国际组织及相关出版物第10-14页
    1.3 医用加速器辐射防护标准第14-16页
        1.3.1 对有用线束内杂散辐射限制第14-15页
        1.3.2 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限制第15-1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6-17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简述第18-28页
    2.1 辐射防护的剂量当量和单位第18-21页
        2.1.1 基础剂量(The Basic Dosimetric Quantity)第18-19页
        2.1.2 防护剂量(Absorbed Dose)第19页
        2.1.3 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第19-20页
        2.1.4 实用辐射量(Operational radiation quantities)第20-21页
    2.2 屏蔽墙厚度的计算第21-28页
        2.2.1 主屏蔽(对有用线束的屏蔽)的厚度按下式计算第21-22页
        2.2.2 次屏蔽墙的厚度计算:第22页
        2.2.3 治疗机房不同位置应考虑的辐射束第22-28页
第3章 医科达SYNERGY治疗室周围剂量当量及个人剂量当量测量第28-38页
    3.1 前言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3.2.1 实验设备第28-30页
        3.2.2 实验设置第30-31页
    3.3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31-36页
        3.3.1 沿射野中心轴测量剂量率的分布第31-32页
        3.3.2 直线加速器机头周围的剂量率分布第32-33页
        3.3.3 模体散射条件下治疗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吸收剂量测量第33-35页
        3.3.4 主射野边缘处剂量率跌落情况第35-36页
    3.4 结论第36-37页
    3.5 实验不确定度第37-38页
第4章 调强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屏蔽计算第38-47页
    4.1 简介第38-41页
        4.1.1 DMLC治疗技术的主屏蔽计算:第39-40页
        4.1.2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的主屏蔽计算:第40-41页
        4.1.3 DMLC和TOMO治疗中机头漏射对次屏蔽压力计算:第41页
        4.1.4 DMLC和TOMO治疗中散射线对次屏蔽的压力计算:第41页
    4.2 试验方法第41-43页
        4.2.1 DMLC验证第41-43页
        4.2.2 TOMO验证第43页
    4.3 实验结果第43-45页
        4.3.1 DMLC结果分析第43-44页
        4.3.2 TOMO结果分析第44-45页
        4.3.3 公式总结第45页
    4.4 讨论第45-4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7-50页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47页
    5.2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第47页
    5.3 课题的总结第47-48页
    5.4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第48-49页
    5.5 本课题未来研究与预期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隧道爆破开挖震动效应及多参数安全判据研究
下一篇:持续健康环境治理的深圳平山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