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导论第10-15页
第1章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一般分析第15-27页
    1.1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概念第15-16页
        1.1.1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涵义第15页
        1.1.2 腐败犯罪的内涵第15页
        1.1.3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概念及内涵第15-16页
    1.2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特点第16-19页
        1.2.1 犯罪主体固定,共同犯罪、串案窝案较多第16-17页
        1.2.2 侵吞国有资产和挪用公款问题突出第17-18页
        1.2.3 腐败犯罪金额较小,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第18-19页
        1.2.4 犯罪主体的个体特征突出第19页
    1.3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涉及的领域第19-22页
        1.3.1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第20-21页
        1.3.2 惠农政策工程项目第21页
        1.3.3 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第21-22页
        1.3.4 村集体资产支配管理第22页
    1.4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新趋向第22-24页
        1.4.1 腐败犯罪手段复杂多样化第22-23页
        1.4.2 腐败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日益增强第23页
        1.4.3 犯罪涉及款项种类逐步增多第23-24页
    1.5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造成的影响第24-27页
        1.5.1 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第24-25页
        1.5.2 惠农政策的落实受到影响第25页
        1.5.3 社会主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稳定受影响第25-26页
        1.5.4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受到影响第26-27页
第2章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成因第27-35页
    2.1 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和漏洞第27-29页
        2.1.1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选举制度不完善第27-28页
        2.1.2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考核机制不健全第28页
        2.1.3 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28-29页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第29-31页
        2.2.1 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第29-30页
        2.2.2 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第30-31页
        2.2.3 会计监督形同虚设第31页
    2.3 监督制约不力第31-33页
        2.3.1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工作监管不到位第32页
        2.3.2 农民维权意识不强第32页
        2.3.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第32-33页
    2.4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整体素质不高第33-35页
        2.4.1 受教育程度较低,未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第33-34页
        2.4.2 法律意识淡薄,常怀侥幸心理第34-35页
第3章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腐败犯罪的治理对策第35-43页
    3.1 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建设第35-37页
        3.1.1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成员选举制度第35-36页
        3.1.2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考核机制第36页
        3.1.3 建立健全激励奖励机制第36-37页
    3.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第37-39页
        3.2.1 村务公开常态化第38页
        3.2.2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第38页
        3.2.3 定期开展村集体资产检查工作第38-39页
    3.3 加大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第39-40页
        3.3.1 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村工作的监督第39页
        3.3.2 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第39-40页
        3.3.3 发挥检察机关查办腐败犯罪的职能作用第40页
    3.4 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第40-43页
        3.4.1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第40-41页
        3.4.2 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宣传力度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治视野下监狱老病残罪犯的规范化管理
下一篇:论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