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10页
        1.2.1 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现有研究第9页
        1.2.2 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现有研究第9页
        1.2.3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有研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12-20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12页
    2.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第12-13页
    2.3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第13-20页
        2.3.1 第三方支付第13-14页
        2.3.2 P2P网贷第14-16页
        2.3.3 众筹融资第16-18页
        2.3.4 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第18-20页
3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第20-23页
    3.1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内涵第20页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性风险第20-22页
        3.2.1 系统性风险第20页
        3.2.2 市场风险第20-21页
        3.2.3 信用风险第21页
        3.2.4 操作风险第21页
        3.2.5 流动性风险第21-22页
    3.3 我国互联网金融特有的风险第22-23页
        3.3.1 技术性风险第22页
        3.3.2 法律政策风险第22页
        3.3.3 洗钱犯罪风险第22-23页
4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概况第23-27页
    4.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第23-24页
    4.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内容第24-25页
    4.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4.3.1 法律涵盖面不全面第25页
        4.3.2 监管体系归属界定不清晰第25-26页
        4.3.3 监管引导不到位第26-27页
5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案例分析第27-34页
    5.1 余额宝风险监管分析第27-29页
        5.1.1 余额宝的盈利模式第27页
        5.1.2 余额宝存在的风险第27-28页
        5.1.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对余额宝的监管漏洞分析第28-29页
    5.2 e租宝欺诈事件风险监管分析第29-34页
        5.2.1 e租宝平台描述第29-30页
        5.2.2 e租宝的发展过程回顾第30-31页
        5.2.3 e租宝存在的风险问题第31-33页
        5.2.4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对“e租宝”的监管漏洞分析第33-34页
6 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对策和建议第34-39页
    6.1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第34-35页
        6.1.1 人大立法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第34页
        6.1.2 行政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和经营范围第34-35页
        6.1.3 制定健全监管法规细则第35页
        6.1.4 修缮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其他法律第35页
    6.2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第35-37页
        6.2.1 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预警系统第35-36页
        6.2.2 借鉴传统金融的现场监管检查第36页
        6.2.3 强化行业自律和协调管理第36-37页
    6.3 出台措施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37-38页
    6.4 加强与西方国家互联网监管的经验交流第38-39页
7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链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唯品会的盈利模式及财务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