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油燃烧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1.1.1 化石能源的短缺 | 第10-12页 |
1.1.2 传统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生物质燃油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生物质燃油在内燃机方面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2 生物质燃油在工业炉窑中的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1.2.3 生物质燃油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效益评估 | 第18-19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生物质燃油的理化性质 | 第22-36页 |
2.1 概述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22-23页 |
2.2.1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2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2.3 理化性质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32页 |
2.3.1 蒸发和雾化性能指标 | 第24-28页 |
2.3.2 燃油着火性能指标 | 第28-29页 |
2.3.3 燃油低温流动性能指标 | 第29-30页 |
2.3.4 燃油的腐蚀性和清洁性指标 | 第30-32页 |
2.3.5 元素分析 | 第32页 |
2.4 各国生物柴油质量标准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试验平台的搭建与调试 | 第36-48页 |
3.1 试验平台系统介绍 | 第36-39页 |
3.1.1 供油系统 | 第36-37页 |
3.1.2 送风系统 | 第37-38页 |
3.1.3 雾化燃烧系统 | 第38-39页 |
3.1.4 控制系统 | 第39页 |
3.2 燃烧室的设计搭建与调试 | 第39-43页 |
3.2.1 立式炉膛燃烧验证试验 | 第40页 |
3.2.2 燃烧室的设计与搭建 | 第40-43页 |
3.3 燃烧器的设计 | 第43-47页 |
3.3.1 喷嘴直径的计算 | 第43-44页 |
3.3.2 喷嘴的选择 | 第44-47页 |
3.3.3 燃烧器的结构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生物质燃油燃烧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 第48-62页 |
4.1 试验仪器与方案 | 第48-51页 |
4.1.1 试验仪器 | 第48-49页 |
4.1.2 试验过程与试验方案 | 第49-51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4.2.1 生物质燃油着火及其稳定性 | 第51页 |
4.2.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1-52页 |
4.2.3 燃油温度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4 油压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5 过量空气系数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6 地沟油生物柴油-柴油调和燃料排放特性 | 第59-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富氧条件下生物柴油燃烧排放特性 | 第62-68页 |
5.1 富氧燃烧技术概况 | 第62-63页 |
5.2 试验设备及方法 | 第63-65页 |
5.2.1 制氧方法和设备 | 第63-64页 |
5.2.2 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5.3.1 不同富氧浓度对CO排放的影响 | 第65页 |
5.3.2 不同富氧浓度对NO排放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不同富氧浓度对排烟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