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儿童形象与想象中国 | 第12-30页 |
第一节 国族展望的怀疑与隐喻 | 第13-19页 |
一、孩子之死 | 第14-16页 |
二、魅影之默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国民憧憬的象征与批判 | 第19-30页 |
一、“爱与诚” | 第20-25页 |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第25-30页 |
第二章 童话翻译与启蒙言说 | 第30-44页 |
第一节 释“梦”:反抗绝望 | 第31-38页 |
一、启蒙的怀疑 | 第32-34页 |
二、启蒙者的悲剧 | 第34-35页 |
三、理想的梦与反抗的梦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择“路”:直面现实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画“像”:批判国民性 | 第40-44页 |
第三章 儿童书写与灵魂挣扎 | 第44-60页 |
第一节 翻译与创作的纠葛 | 第45-52页 |
一、小说与童话 | 第45-48页 |
二、“硬作”与“硬译” | 第48-52页 |
第二节 时代与自我的挣扎 | 第52-60页 |
一、旧忆的反叛 | 第52-56页 |
二、童心的挣扎 | 第56-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