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作者与创作背景 | 第16-28页 |
第一节 许顗其人 | 第16-22页 |
一、官宦之家,家学深厚 | 第16-19页 |
二、喜爱参禅,结缘佛教 | 第19-21页 |
三、少年登第,著作不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创作背景 | 第22-28页 |
一、严峻的文化与政治 | 第22-23页 |
二、江西诗派的风行 | 第23-25页 |
三、理学思想的影响 | 第25-28页 |
第二章《彦周诗话》论诗倾向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崇尚苏轼 | 第28-31页 |
第二节 直推黄庭坚 | 第31-39页 |
一、重视“辨句法” | 第31-34页 |
二、强调去俗 | 第34-36页 |
三、强调师法后创新 | 第36-39页 |
第三章《彦周诗话》诗歌理论 | 第39-60页 |
第一节《彦周诗话》创作观 | 第39-48页 |
一、写人写事:不可移易,揣摸刻骨 | 第39-41页 |
二、用典用故:用事向背,鄙“点鬼簿” | 第41-44页 |
三、造字造句:作诗压韵,字字锻炼 | 第44-48页 |
第二节《彦周诗话》鉴赏论 | 第48-54页 |
一、欣赏刚健的形式 | 第48-49页 |
二、推许曲婉的魅力 | 第49-52页 |
三、神往深实的境界 | 第52-54页 |
第三节《彦周诗话》批评论 | 第54-60页 |
一、批评前人诗歌立场:勿加訾误 | 第54-55页 |
二、诗歌批评原则:论道当严,取人当恕 | 第55-58页 |
三、诗歌批评态度:强人使同己则不可,以己所见以俟后之人 | 第58-60页 |
第四章《彦周诗话》与诗本事 | 第60-68页 |
第一节 考证诗歌掌故 | 第60-62页 |
第二节 诠释诗句僻典 | 第62-65页 |
第三节 记叙逸闻趣事 | 第65-68页 |
第五章《彦周诗话》影响及局限 | 第68-77页 |
第一节 《彦周诗话》的影响 | 第68-71页 |
一、首次言明创作诗话宗旨 | 第68-70页 |
二、总结作诗的创作经验 | 第70-71页 |
第二节《彦周诗话》的局限 | 第71-77页 |
一、品评诗作失当 | 第71-74页 |
二、搜罗怪幻异事 | 第74-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