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根际细菌与根结线虫 | 第11-20页 |
1 根结线虫的危害 | 第11-12页 |
2 根结线虫的防治 | 第12-14页 |
2.1 化学防治 | 第12页 |
2.2 物理防治 | 第12页 |
2.3 农业防治 | 第12页 |
2.4 生物防治 | 第12-14页 |
3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以及其功能 | 第14-18页 |
3.1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 | 第14-15页 |
3.2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8页 |
3.2.1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的影响 | 第15-16页 |
3.2.2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细菌的影响 | 第16-17页 |
3.2.3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的影响 | 第17页 |
3.2.4 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线虫的影响 | 第17-18页 |
4 根际细菌和根结线虫 | 第18-19页 |
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趋化活性细菌的筛选及菌株鉴定 | 第20-42页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0-23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20-21页 |
1.2 线虫 | 第21页 |
1.3 试剂 | 第21页 |
1.3.1 生化试剂 | 第21页 |
1.3.2 分子试剂 | 第21页 |
1.4 实验所用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1.5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1 南方根结线虫的培养和孵化 | 第23页 |
2.2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和同步化 | 第23-25页 |
2.2.1 固体培养基培养线虫 | 第23-24页 |
2.2.2 液体培养基培养线虫 | 第24页 |
2.2.3 线虫的同步化 | 第24-25页 |
2.3 细菌的活化、液体发酵和发酵液预处理 | 第25页 |
2.3.1 细菌的活化 | 第25页 |
2.3.2 细菌液体发酵 | 第25页 |
2.3.3 细菌发酵液预处理 | 第25页 |
2.4 细菌的筛选 | 第25-26页 |
2.5 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及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趋化活性的复筛 | 第26-27页 |
2.6 细菌鉴定 | 第27-29页 |
2.6.1 酶法小量DNA提取 | 第27页 |
2.6.2 细菌16S rDNA的扩增及测序 | 第27-2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9-41页 |
3.1 细菌筛选的结果 | 第29-38页 |
3.2 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及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趋化活性的复筛 | 第38-40页 |
3.3 细菌鉴定的结果 | 第40-41页 |
4 小节和讨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细菌挥发性产物的鉴定 | 第42-58页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2-43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42页 |
1.2 试剂 | 第42-43页 |
1.3 培养基 | 第43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1 细菌挥发性物质GC-MS的检测 | 第43-44页 |
2.2 纯品验证 | 第44-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58页 |
3.1 GC-MS检测结果 | 第45-54页 |
3.1.1 菌株6-4挥发性产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3.1.2 菌株2-35挥发性产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6-48页 |
3.1.3 菌株1-57挥发性产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3.1.4 菌株1-50挥发性产物GC-MS检测结果 | 第49-50页 |
3.1.5 菌株6-21挥发性产物GC-MS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3.1.6 菌株5-14挥发性产物GC-MS检测结果 | 第51-54页 |
3.2 挥发性化合物的筛选 | 第54-55页 |
3.3 所选化合物的趋化性验证 | 第55-57页 |
3.4 小结和讨论 | 第57-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附录1 论文中使用的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 第59-60页 |
附录2 论文中挥发性化合物的中英文对照 | 第60-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