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期植被—土壤水文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热点第15-17页
        1.4.1 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2 今后研究热点第16-17页
    1.5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5.1 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第17-18页
        1.5.2 枯落物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第18页
        1.5.3 土壤的蓄水能力研究第18页
        1.5.4 植被土壤-水文特性评价第18-19页
    1.6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域及实验地概况第20-24页
    2.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第20页
    2.2 气候特征第20-21页
    2.3 土壤类型第21页
    2.4 植被特征第21页
    2.5 水文特征第21页
    2.6 矿产资源及开采现状第21-22页
    2.7 实验地概况第22-24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1 枯落物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方法第24页
    3.2 土壤蓄水能力研究方法第24-25页
        3.2.1 土壤基本调查第24页
        3.2.2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第24-25页
    3.3 植被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方法第25页
        3.3.1 林下植被生物量调查第25页
        3.3.2 林下植被自然含水率调查第25页
    3.4 数据处理第25-26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26-46页
    4.1 枯落物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第26-31页
        4.1.1 枯落物生物量第26-27页
        4.1.2 枯落物的持水能力第27-31页
            4.1.2.1 枯落物自然含水率第28-29页
            4.1.2.2 枯落物的最大持水能力第29-31页
    4.2 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第31-34页
        4.2.1 林下植被生物量第31-33页
        4.2.2 林下植被的持水能力第33-34页
    4.3 土壤蓄水能力第34-43页
        4.3.1 土壤自然含水率第35-36页
        4.3.2 土壤自然持水量分析第36-38页
        4.3.3 土壤最大含水率第38-39页
        4.3.4 土壤最大持水量分析第39-40页
        4.3.5 土壤蓄水能力影响比较第40-43页
    4.4 各林分植被-土壤水文特性评价第43-46页
        4.4.1 评价内容第43页
        4.4.2 评价方法第43-44页
        4.4.3 评价结果第44-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胁迫下甜菜M14品系根部膜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马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