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期植被—土壤水文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热点 | 第15-17页 |
1.4.1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2 今后研究热点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1 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 | 第17-18页 |
1.5.2 枯落物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 | 第18页 |
1.5.3 土壤的蓄水能力研究 | 第18页 |
1.5.4 植被土壤-水文特性评价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及实验地概况 | 第20-24页 |
2.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20-21页 |
2.3 土壤类型 | 第21页 |
2.4 植被特征 | 第21页 |
2.5 水文特征 | 第21页 |
2.6 矿产资源及开采现状 | 第21-22页 |
2.7 实验地概况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1 枯落物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方法 | 第24页 |
3.2 土壤蓄水能力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2.1 土壤基本调查 | 第24页 |
3.2.2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3.3 植被生物量及持水能力研究方法 | 第25页 |
3.3.1 林下植被生物量调查 | 第25页 |
3.3.2 林下植被自然含水率调查 | 第25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6页 |
4.1 枯落物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 | 第26-31页 |
4.1.1 枯落物生物量 | 第26-27页 |
4.1.2 枯落物的持水能力 | 第27-31页 |
4.1.2.1 枯落物自然含水率 | 第28-29页 |
4.1.2.2 枯落物的最大持水能力 | 第29-31页 |
4.2 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及持水能力 | 第31-34页 |
4.2.1 林下植被生物量 | 第31-33页 |
4.2.2 林下植被的持水能力 | 第33-34页 |
4.3 土壤蓄水能力 | 第34-43页 |
4.3.1 土壤自然含水率 | 第35-36页 |
4.3.2 土壤自然持水量分析 | 第36-38页 |
4.3.3 土壤最大含水率 | 第38-39页 |
4.3.4 土壤最大持水量分析 | 第39-40页 |
4.3.5 土壤蓄水能力影响比较 | 第40-43页 |
4.4 各林分植被-土壤水文特性评价 | 第43-46页 |
4.4.1 评价内容 | 第43页 |
4.4.2 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4.4.3 评价结果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