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特种医学论文--军事医学论文

新型战地便携式生物安全柜研制

英文缩写词表第5-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 生物安全柜的发展和衍变第13页
    2 生物安全柜的原理及组成第13-15页
        2.1 Ⅰ级BSC第13-14页
        2.2 Ⅱ级BSC第14-15页
        2.3 Ⅲ级BSC第15页
    3 战地生物标本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第15-17页
        3.1 气溶胶的来源第16页
        3.2 气溶胶的扩散与传播第16-17页
    4 现场生物安全防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4.1 战地生物安全防护的主要技术方法第17-18页
        4.2 国内外便携式生物安全装置研究现状第18页
    5 生物安全柜的标准及检测依据第18-22页
        5.1 检测标准依据第18-19页
        5.2 检测标准对比第19页
        5.3 生物检测验证第19-22页
    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22页
        6.1 新型便携式战地BSC总体研制第22页
        6.2 本研究实施的技术路线第22页
    7 本研究的创新与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战地便携式生物安全柜的研制第24-30页
    1 无源化箱组研究第24-25页
    2 可拆卸式操作舱体设计研究第25-26页
    3 气流设计第26-27页
    4 讨论第27-29页
    5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新型战地便携式安全柜的相关性能测试第30-39页
    1 噪声测试第30-31页
        1.1 设备第30页
        1.2 方法第30页
        1.3 结果第30-31页
    2 照度测试第31-32页
        2.1 设备第31页
        2.2 方法第31页
        2.3 结果第31-32页
    3 风速测试第32-33页
        3.1 设备第32页
        3.2 方法第32页
        3.3 结果第32-33页
    4 皂泡测试第33页
        4.1 材料第33页
        4.2 方法第33页
        4.3 结果第33页
    5 直流电源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效果观察第33-3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5.2 结果第35-36页
    6 烟雾流型测试第36-37页
        6.1 设备第36页
        6.2 方法第36页
        6.3 结果第36-37页
    7 讨论第37-38页
    8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39-41页
    1 主要的研究工作第39页
    2 不足与展望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代表性论著全文第44-49页
个人简历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铂—唑来膦酸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上颌中切牙切角缺损微创贴面修复抗折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