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退黄液保留灌肠佐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湿热郁蒸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语表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21页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1-13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1.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第12页 |
1.4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1.5 排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 第13页 |
1.6 中止研究标准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1 分组 | 第1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页 |
2.5 统计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2.6 不良反应 | 第1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5-21页 |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第15-17页 |
3.2 病情程度比较 | 第17-18页 |
3.3 疗效分析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21-29页 |
1 中医学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 | 第21-23页 |
1.1 历史沿革 | 第21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1.3 中医治疗 | 第22-23页 |
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2.1 病因研究 | 第23-24页 |
2.2 治疗现状 | 第24-26页 |
3 茵陈退黄液 | 第26-29页 |
3.1 茵陈退黄液组方 | 第26-27页 |
3.2 单味药研究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附录 | 第36-41页 |
附A | 第36-38页 |
附B | 第38-40页 |
附C | 第40-41页 |
综述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防治现状及进展 | 第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