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选题特色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龙州成为越南抗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要素 | 第13-19页 |
第一节 龙州地缘优势 | 第13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支持越南共产党进行民族独立斗争 | 第13-14页 |
一、越南共产党的诞生 | 第13页 |
二、越南共产党的任务 | 第13-14页 |
三、中共和越共相互支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 第14页 |
第三节 孙中山国民党政府支持越南革命 | 第14-15页 |
一、辛亥革命对越南革命运动的影响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当地的革命基础与人民的革命意识 | 第15-16页 |
一、苏元春、陆荣廷龙州抗法 | 第15页 |
二、龙州起义爆发 | 第15-16页 |
三、龙州人民抗日救国运动 | 第16页 |
第五节 跨境民族(边民)的认同感较强烈 | 第16-19页 |
一、同源民族的认同感 | 第16页 |
二、中越两国革命者的亲缘关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中越两国革命情谊建立的历史见证 | 第19-33页 |
第一节 中越两国革命情谊建立的见证者 | 第19-21页 |
一、胡志明与龙州的五次不解之缘 | 第19-20页 |
二、龙州老一辈革命者、人民群众与越南革命者结缘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越革命情谊建立的见证地 | 第21-25页 |
一、龙州—越南革命秘密联络点 | 第21-25页 |
第三节 中越两国革命情谊建立的方式 | 第25-33页 |
一、帮助越南开办干部培训班 | 第25-26页 |
二、龙州人民协助越南革命者印制抗法文件和宣传品 | 第26-27页 |
三、林富廷仿制银毫解决越南革命者的活动经费 | 第27页 |
四、何泗贤为越南革命者购买、提供枪支弹药 | 第27-28页 |
五、龙州群众帮助建立龙州通往越南和靖西的交通线 | 第28页 |
六、龙州人民和越南革命者在生活上互帮互助,情同手足 | 第28-30页 |
七、农富宝为越南干训班制金(黄)星红旗 | 第30页 |
八、农二嫂掩护越南革命者进行革命活动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中越两国革命情谊的延续与传承 | 第33-41页 |
第一节 越南抗法革命后期及日后的相互探访 | 第33-36页 |
一、潘全珍应邀到越南作客 | 第33-34页 |
二、农其振应邀到越南作客 | 第34-35页 |
三、黄文欢邀请农二嫂到南宁过“冬至” | 第35页 |
四、黄文欢同志邀请老战友到北京叙旧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林富廷一家三代与越南的渊缘:革命情谊传承的接力棒28结语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