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区域边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1. 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7页 |
2. 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7-8页 |
3. 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3.1 园林相关研究 | 第8-9页 |
3.2 留园相关研究 | 第9页 |
3.3 边界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4. 研究的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区域边界 | 第11-14页 |
1. 边界理解 | 第11页 |
2. 区域边界 | 第11-12页 |
3. 园林的区域边界 | 第12-13页 |
4. 本章小结:区域边界的分隔和渗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留园的历史建构 | 第14-21页 |
1. 三张图 | 第14页 |
2. 四时期 | 第14-19页 |
2.1 徐泰时-东园 | 第15-16页 |
2.2 刘恕-寒碧山庄 | 第16-17页 |
2.3 盛康-留园 | 第17-18页 |
2.4 近代-增改 | 第18-19页 |
3. 结构的演变 | 第19-20页 |
4. 本章小节:拼贴扩张结构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留园之分隔边界 | 第21-38页 |
1. 分隔边界的构成要素 | 第21-28页 |
1.1 实墙-重要元素 | 第21-22页 |
1.2 廊道——蜿蜒依附 | 第22-25页 |
1.3 建筑-镶嵌留夹 | 第25页 |
1.4 庭院——不经意的留白 | 第25-28页 |
1.5 自然物 | 第28页 |
2. 形式构成——对比研究 | 第28-33页 |
2.1 西部山林 | 第29-30页 |
2.2 北部花园 | 第30-32页 |
2.3 中部花园 | 第32-33页 |
3. 情境转换 | 第33-37页 |
3.1 区域间转换点:自然、直接 | 第33-36页 |
3.2 区域内部转换点 | 第36-37页 |
4. 本章小结:分隔边界,作为结构存在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留园之渗透边界 | 第38-47页 |
1. 渗透边界的表现 | 第38页 |
2. 凭借物——界框 | 第38-40页 |
2.1 界框 | 第38-39页 |
2.2 园林界框存在形式 | 第39-40页 |
3. 环环相扣:古木交柯 | 第40-41页 |
3.1 界面渗透 | 第40-41页 |
3.2 对沧浪亭长廊和狮子林复廊:界面渗透的方式 | 第41页 |
4. 层层叠加:石林小院 | 第41-43页 |
5. 凭借物-建筑 | 第43-45页 |
5.1 左右应对:曲溪楼一带、冠云台一带 | 第43-45页 |
5.2 对比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 第45页 |
6. 本章小结:渗透边界,空间丰富的可能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