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十六观法引导下的净土式园林营造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引论第7-12页
    1.1 研究起因第7页
    1.2 相关理论研究第7-9页
    1.3 创新与难点第9-10页
    1.4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5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中国佛教净土宗概述第12-20页
    2.1 中国佛教净土释义第12页
    2.2 通往净土世界的方法指引第12-16页
        2.2.1 十六观法第12-14页
        2.2.2 十六观法与念佛法门的异同第14-15页
        2.2.3 十六法门对场所营造的启示第15-16页
    2.3 中国佛教净土的场所表现第16-18页
    2.4 净土场所营造的必要性第18-20页
第三章 现有净土场所之比观第20-27页
    3.1 舍宅为庙与化园为寺下的起始讨论第20页
    3.2 寺庙场所的净土隐义和形制反思第20-22页
    3.3 中国东林寺的净土隐喻与影响第22-23页
    3.4 日本净土庭院的缘起与暗示第23-25页
    3.5 中国“净土式”园林的猜想第25-27页
第四章 谢灵运山水思想下的净土式场所营造第27-36页
    4.1 场所与使用者的对应性第27页
    4.2 文人与僧侣道之异同第27-28页
    4.3 文人的理想居所与净土空间的联系第28-31页
        4.3.1 始宁庄园的营造与布局第28-30页
        4.3.2 始宁庄园的净土寓意第30页
        4.3.3 始宁庄园对净土式园林的呼应与借鉴第30-31页
    4.4 文人山水的净土思想与十六观法运用第31-36页
        4.4.1 谢客山水思想与净土场所的联系第31-33页
        4.4.2 谢客山水观法与净土十六观法的联系第33页
        4.4.3 文人对净土十六观法的引申运用第33-34页
        4.4.4 十六观法对于造园的可行性第34-36页
第五章 十六观法引导下的净土式园林形式推演第36-50页
    5.1 十六观法的分判与启示第36页
    5.2 物观法对净土式园林要素的推演第36-45页
        5.2.1 日、水观法与相地构园的关系第36-39页
        5.2.2 地、树观法的地界表现与界隔对应第39-43页
        5.2.3 宝池、楼台的观法引导第43-45页
    5.3 后之十门与心性场所的联系第45-47页
    5.4 净土式园林形式特征总结第47-48页
    5.5 净土式园林营造的现实意义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主要参考书目第51-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冬氨酸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的机制和控制方法
下一篇:留园区域边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