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作品的追续权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追续权的渊源和属性分析 | 第12-17页 |
第一节 追续权的渊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追续权的概念及其属性 | 第13-16页 |
一、追续权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追续权的权利属性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美术作品追续权制度的合理性和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第一节 美术作品追续权入法的合理性 | 第17-19页 |
一、追续权入法的反对观点 | 第17-18页 |
二、美术作品的特殊属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美术作品追续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一、美术作品追续权的法理学基础 | 第19-21页 |
二、美术作品追续权的民法学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三、著作权法分析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追续权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 第26-30页 |
一、德国追续权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二、法国追续权法律规定 | 第27-28页 |
三、意大利追续权法律规定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 第30-34页 |
一、英国追续权法律规定 | 第30-32页 |
二、美国追续权法律规定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国际条约中追续权条款规定 | 第34-35页 |
一、《伯尔尼公约》 | 第34页 |
二、欧盟相关规定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追续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和构建 | 第37-46页 |
第一节 我国追续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引入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追续权制度的构建 | 第38-45页 |
一、追续权的权利属性的选择 | 第38-39页 |
二、追续权的权利主体 | 第39-40页 |
三、追续权的义务主体 | 第40页 |
四、追续权的对象范围 | 第40-42页 |
五、追续权的行使和保护期限 | 第42-43页 |
六、追续权的保护机制的建立 | 第43-45页 |
七、建立登记制度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