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补肾活血方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中IL-1 β、DDR2及MMP-1、MMP-7表达的影响 | 第13-3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1.2 实验药物 | 第13页 |
1.3 实验药物剂型的制备 | 第13-14页 |
1.4 实验试剂及器材 | 第14-1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2.1 实验动物造模 | 第15-16页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6页 |
2.3 实验标本采集 | 第16-17页 |
2.4 实验检测指标 | 第17-19页 |
2.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0-25页 |
3.1 确认骨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 | 第20页 |
3.2 肉眼观形态学变化结果 | 第20-21页 |
3.3 显微镜观形态学变化结果 | 第21-23页 |
3.4 各组间血清中IL-1β水平的比较 | 第23页 |
3.5 各组间关节液中IL-1β水平的比较 | 第23-24页 |
3.6 各组间关节软骨细胞中DDR2水平的比较 | 第24页 |
3.7 各组间关节滑膜细胞中MMP-1mRNA、MMP-7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31页 |
4.1 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第25-27页 |
4.2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 | 第27页 |
4.3 IL-1β、DDR2、MMP-1、MMP-7与骨关节炎的关系 | 第27-31页 |
4.4 补肾活血方对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机制及效果分析 | 第31页 |
5 存在的不足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补肾活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 第33-46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3-35页 |
1.1 病例资料的选择 | 第33-34页 |
1.2 病例资料的分组 | 第34-35页 |
2 临床观察指标 | 第35-37页 |
2.1 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2.2 治疗效果的改善率 | 第36页 |
2.3 关节液指标的检测 | 第36-37页 |
2.4 安全性指标的观测 | 第37页 |
2.5 临床数据处理方法 | 第37页 |
3 临床结果 | 第37-41页 |
3.1 基本资料结果分析 | 第37页 |
3.2 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 第37-39页 |
3.3 关节液指标结果 | 第39-40页 |
3.4 安全性指标结果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5页 |
4.1 临床疗效评价手段的选择 | 第41页 |
4.2 TNF-α、IL-1 β、MMP-1与骨关节炎的关系 | 第41-42页 |
4.3 补肾活血法治疗骨关节炎的辨证施治 | 第42-43页 |
4.4 补肾活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 第43-45页 |
5 存在的不足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一、实验研究 | 第46页 |
二、临床研究: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查新报告 | 第60-73页 |
发表论文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