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磨具、研具论文

脉冲激光修整粗粒度青铜金刚石砂轮及其磨削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8-4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页
    1.2 青铜金刚石砂轮第18-24页
        1.2.1 青铜金刚石砂轮简介第18-21页
        1.2.2 青铜金刚石砂轮修整方法第21-24页
    1.3 激光修整法第24-25页
    1.4 激光修整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41页
        1.4.1 激光切向整形研究第27-31页
        1.4.2 激光径向修锐研究第31-39页
        1.4.3 激光修整机理研究第39-41页
    1.5 本文构想第41-43页
第2章 脉冲激光修整砂轮试验平台搭建第43-50页
    2.1 引言第43页
    2.2 脉冲光纤激光器第43-46页
        2.2.1 激光器参数第43-45页
        2.2.2 聚焦装置第45-46页
    2.3 普通平面磨床第46页
    2.4 CCD激光位移传感器第46-47页
    2.5 二维电动位移平台第47-48页
    2.6 激光修整试验平台第48-50页
第3章 脉冲激光切向整形青铜金刚石砂轮研究第50-68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51-53页
        3.2.1 试验材料第51页
        3.2.2 试验装置第51-52页
        3.2.3 轮廓精度检测第52-53页
    3.3 激光焦斑功率密度的影响第53-55页
    3.4 整形质量改善方法第55-56页
    3.5 整形效率提高方法第56-60页
    3.6 整形精度提高方法第60-63页
    3.7 脉冲激光整形试验第63-66页
    3.8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单脉冲激光烧蚀青铜结合剂研究第68-88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69-72页
        4.2.1 试验材料第69页
        4.2.2 试验设备第69-70页
        4.2.3 试验参数第70-72页
    4.3 数学模型第72-77页
        4.3.1 基本假设第72-73页
        4.3.2 气/液界面移动方程第73-74页
        4.3.3 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第74-75页
        4.3.4 能量守恒方程第75-76页
        4.3.5 边界条件第76-77页
    4.4 等离子体物理参数计算第77-81页
        4.4.1 空间分辨发射光谱第77-78页
        4.4.2 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第78-81页
        4.4.3 逆轫致吸收系数第81页
    4.5 烧蚀凹坑形貌与形状观测第81-83页
    4.6 激光烧蚀热力学过程模拟第83-87页
        4.6.1 烧蚀凹坑形成过程第83-85页
        4.6.2 温度场和速度场第85-86页
        4.6.3 激光平均功率的影响第86-87页
    4.7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5章 脉冲激光径向修锐青铜金刚石砂轮研究第88-104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89-90页
        5.2.1 试验材料第89页
        5.2.2 试验装置第89-90页
    5.3 结合剂表面平整度改善方法第90-94页
    5.4 修锐质量与修锐效率提高方法第94-99页
    5.5 磨粒出刃高度控制方法第99-102页
    5.6 脉冲激光修锐试验第102页
    5.7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青铜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研究第104-117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工件表面粗糙度第104-107页
        6.2.1 表面粗糙度概述第104-105页
        6.2.2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105-106页
        6.2.3 磨削参数的影响第106-107页
    6.3 激光和机械修整法对比第107-109页
        6.3.1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107-108页
        6.3.2 工件表面质量第108-109页
    6.4 砂轮磨损特性第109-116页
        6.4.1 砂轮磨损概述第109-111页
        6.4.2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111-112页
        6.4.3 磨损形式第112-114页
        6.4.4 磨削比第114-115页
        6.4.5 工件表面质量第115-116页
    6.5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2-134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目录)第134-135页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目录)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Cu-Li-Mg合金时效中纳米析出相及演变规律研究
下一篇:准一维纳米结构热电转换机理及其性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