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中继协作通信中的编码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说明第15-17页
缩略语第17-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9-22页
        1.1.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技术第19-21页
        1.1.2 中继预编码技术第21-2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2-32页
        1.2.1 单向中继的预编码、空时编码第22-25页
        1.2.2 双向中继的网络编码第25-29页
        1.2.3 多向中继的网络编码第29-31页
        1.2.4 D2D中继协作网络编码第31-32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2-35页
第2章 带直接链路的基站多天线与中继联合预编码方案第35-53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系统模型第36-39页
    2.3 联合预编码矩阵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第39-44页
        2.3.1 将原始的矩阵优化转变为向量优化第39-41页
        2.3.2 通过迭代求解新的向量优化问题第41-44页
    2.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4-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中继辅助多播系统的中继位置优化与功率分配第53-69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系统模型第54-61页
        3.2.1 中继辅助多播方案1第55-59页
        3.2.2 中继辅助多播方案2第59-61页
    3.3 问题的提出及优化第61-62页
    3.4 数值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4章 中继辅助D2D系统的多中继预编码算法第69-95页
    4.1 引言第69-71页
    4.2 系统模型以及对应的优化问题第71-74页
    4.3 优化问题的分析和求解第74-85页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5-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5页
第5章 中继辅助的多用户与基站间的双向预编码方案第95-121页
    5.1 引言第95-96页
    5.2 系统模型第96-106页
    5.3 对应的优化问题及求解第106-112页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12-120页
        5.4.1 对比方案第112-115页
        5.4.2 仿真内容第115-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6章 有中继协作的D2D信息交互簇中的网络编码方案第121-147页
    6.1 引言第121-124页
    6.2 系统模型第124-131页
    6.3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第131-134页
    6.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34-144页
    6.5 本章小结第144-147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47-151页
    7.1 总结第147-148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s在橘小实蝇精子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亚洲1型FMDV RGD基序和VP1第154位突变对宿主致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