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卫生建设的社会背景 | 第18-28页 |
一、近代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 | 第18-23页 |
二、近代中国农村的卫生状况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红军部队的卫生制度建设 | 第28-64页 |
第一节 制度建设是部队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需要 | 第28-38页 |
一、红军士兵伤病问题的解决 | 第28-31页 |
二、组织和制度建设是红军卫生工作的关键 | 第31-38页 |
第二节 红军部队的医疗卫生制度 | 第38-61页 |
一、红军卫生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 | 第39-59页 |
二、红军部队医疗卫生制度的评价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4页 |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卫生制度建设 | 第64-130页 |
第一节 根据地政权对卫生健康问题的关注——以闽西根据地为例 | 第64-78页 |
一、工人的劳动卫生问题 | 第65-68页 |
二、农民和其他民众的老弱病残问题 | 第68-69页 |
三、红军战士的伤病问题 | 第69-71页 |
四、在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上所作的努力 | 第71-74页 |
五、其它根据地对卫生健康的关注情况 | 第74-78页 |
第二节 根据地财政与医疗卫生经费的支出 | 第78-85页 |
一、根据地的主要财政来源 | 第78-80页 |
二、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是卫生经费的主要来源 | 第80-82页 |
三、根据地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情况 | 第82-85页 |
第三节 根据地的卫生制度贯穿着群众路线 | 第85-99页 |
一、根据地卫生工作中的群众观点 | 第86-89页 |
二、“群众化的方式”中不乏制度化的倾向 | 第89-90页 |
三、群众参与医疗工作的广泛性及显著的成效 | 第90-92页 |
四、群众利益的平衡 | 第92-96页 |
五、群众在卫生运动中直接受益 | 第96-99页 |
第四节 根据地的疾病预防制度 | 第99-111页 |
一、根据地卫生防病组织的建立 | 第99-102页 |
二、根据地疾病预防制度的形成 | 第102-105页 |
三、根据地预防卫生工作的成效 | 第105-111页 |
第五节 根据地的妇幼保健制度 | 第111-127页 |
一、近代中国妇女儿童健康问题 | 第112-115页 |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关注 | 第115-118页 |
三、根据地的立法实践 | 第118-127页 |
小结 | 第127-130页 |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制度 | 第130-174页 |
第一节 抗战部队的卫生工作 | 第130-145页 |
一、抗战部队的卫生组织 | 第130-132页 |
二、八路军卫生工作制度 | 第132-141页 |
三、新四军卫生工作制度 | 第141-145页 |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工作 | 第145-165页 |
一、陕甘宁边区卫生制度建设的有利条件 | 第145-146页 |
二、卫生机构设置的制度化 | 第146-147页 |
三、延安中央医院 | 第147-153页 |
四、卫生保健制度 | 第153-159页 |
五、儿童保育制度 | 第159-161页 |
六、监狱卫生制度的创建 | 第161-163页 |
七、人才和药材促进制度 | 第163-165页 |
第三节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卫生工作 | 第165-172页 |
一、军区对地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 | 第166-168页 |
二、加强妇幼保健 | 第168-170页 |
三、开展民众医疗卫生工作制度 | 第170-172页 |
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卫生制度 | 第174-208页 |
第一节 军队卫生工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第174-185页 |
一、调整理顺阶段(1945.8-1947.6) | 第174-177页 |
二、巩固充实阶段(1947.7-1948.7) | 第177-179页 |
三、提高完善阶段(1948.8-1949.10) | 第179-181页 |
四、重大战役的救护工作——以淮海战役为例 | 第181-185页 |
第二节 解放区地方卫生工作制度的专业化发展 | 第185-206页 |
一、防疫制度更加科学,防疫措施更加精细化 | 第185-192页 |
二、妇幼保健制度的专门化 | 第192-194页 |
三、医疗费用相关制度初步建立 | 第194-197页 |
四、公营工厂工人疾病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 第197-199页 |
五、医药人才培养招生条件逐步提高 | 第199-200页 |
六、民间医生的组织调动 | 第200-203页 |
七、开始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制度化管理 | 第203-204页 |
八、开始城市卫生的综合管理 | 第204-206页 |
小结 | 第206-208页 |
结语 | 第208-214页 |
附录1 | 第214-216页 |
附录2 | 第216-218页 |
参考文献 | 第218-2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230-232页 |
致谢 | 第232-234页 |
个人简历 | 第234-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