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中国军事论文--国防建设与战备论文--军事教育、军事训练论文--军事院校、院校训练论文

军校学员体能要素检测、评估与训练方法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军校学员体质健康与体能训练现状第14-17页
        1.1.1 军校学员适龄段青年人群体质普遍下降第14-15页
        1.1.2 兵役制度和训练大纲变化压缩体能训练时间第15页
        1.1.3 对军事体能训练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第15-16页
        1.1.4 体能训练的组织和开展方式简单僵化第16页
        1.1.5 对学员组训能力培养不足第16-17页
    1.2 现代战争信息化浪潮与军校学员体能训练第17-19页
        1.2.1 高科技和新装备并未取代军人战争主体属性第17页
        1.2.2 信息化浪潮推动军校体能训练方法体系变革第17-18页
        1.2.3 科学体能训练有益于学员军事综合素养提升第18-19页
    1.3 国内外体质健康与体能训练相关研究现状第19-27页
        1.3.1 评价指标体系第20-23页
        1.3.2 检测方法与仪器第23-24页
        1.3.3 管理方法第24-25页
        1.3.4 体能促进和训练方法第25-2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7-30页
        1.4.1 研究思路第27页
        1.4.2 研究方法第27页
        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4 论文的章节结构第28-30页
第二章 体能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30-42页
    2.1 建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建立的方法第30-32页
        2.1.1 建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第30-31页
        2.1.2 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第31-32页
    2.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详细介绍第32-36页
        2.2.1 指标体系的构成第32-33页
        2.2.2 指标的健康内涵简介第33-36页
    2.3 主要指标的检测方法与仪器简介第36-41页
        2.3.1 基于生物电阻抗分析的体成分分析法第36-37页
        2.3.2 基于脉搏波特征信号识别的心血管功能评估方法第37-38页
        2.3.3 基于压差流量分析的肺机能测试方法第38-39页
        2.3.4 超声骨密度测量方法简介第39-40页
        2.3.5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简介第40-41页
        2.3.6 神经反应时的测评方法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耐力指标的间接评估方法研究第42-52页
    3.1 耐力指标主要测量方法分析第43-45页
        3.1.1 场地测试第44页
        3.1.2 功率车测试第44页
        3.1.3 台阶测试第44-45页
        3.1.4 基于跑步机平台的一类新的耐力测试方案第45页
    3.2 基于健康体征信息的耐力指标评估方法第45-51页
        3.2.1 试验方法第46-48页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军校学员体能要素训练方法研究与实践第52-64页
    4.1 研究对象和方案第52-54页
        4.1.1 研究对象第52页
        4.1.2 基本研究思路第52-53页
        4.1.3 研究方案与具体组织方法第53-54页
    4.2 心肺耐力训练管理第54-59页
        4.2.1 心肺耐力干预方案、检测指标第55-56页
        4.2.2 训练效果评估第56-57页
        4.2.3 心肺耐力间接评估第57-59页
    4.3 减重训练管理第59-60页
        4.3.1 运动干预第60页
        4.3.2 膳食干预第60页
        4.3.3 训练过程干预和监控第60页
        4.3.4 减重训练效果评估第60页
    4.4 关于改善心肺耐力的探讨第60-62页
        4.4.1 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数据分析表明心肺耐力得到改善第60-61页
        4.4.2 心肺耐力改善的生理学机制第61页
        4.4.3 心肺耐力改善有利于降低运动风险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学员生活方式管理第64-80页
    5.1 生活方式管理的的重要性与难点分析第64-65页
    5.2 “知行信”健康促进服务系统的提出第65-68页
        5.2.1 健康信念模型第65-66页
        5.2.2 “知行信”健康服务模式第66-67页
        5.2.3 “知行信”健康服务模式的应用探讨第67-68页
    5.3 军校学员生活方式管理系统的构建第68-74页
        5.3.1 总体目标第68-69页
        5.3.2 系统主要构成单元第69-74页
    5.4 试点应用简介第74-78页
        5.4.1 具体实施措施第74-77页
        5.4.2 建立客观易测的体质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第77-78页
        5.4.3 应用效果第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主要创新性工作第80-8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6页
致谢第96-9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如何拆解社会--一个乡镇的教育调整与社会再造
下一篇:“弗拉门戈”音乐在当下:城市化、多样角色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