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10页 |
1.2 全光波长互换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基于非线性光纤的全光波长互换 | 第10-11页 |
1.2.2 基于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PPLN)的全光波互换 | 第11-12页 |
1.3 全光波长互换实现原理 | 第12-16页 |
1.3.1 基于二阶非线性效应实现波长互换的原理 | 第12-13页 |
1.3.2 基于非简并的四波混频实现波长互换的原理 | 第13-14页 |
1.3.3 基于双向简并的四波混频实现双通道波长互换的原理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16-18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SOA的波长互换理论模型分析 | 第18-28页 |
2.1 SOA简介 | 第18-20页 |
2.1.1 SOA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1.2 SOA的常见理论模型 | 第20页 |
2.2 基于SOA的理论模型 | 第20-25页 |
2.2.1 SOA分段模型 | 第20-21页 |
2.2.2 SOA材料增益系数 | 第21-22页 |
2.2.3 SOA中载流子方程 | 第22-23页 |
2.2.4 SOA中的行波方程 | 第23-24页 |
2.2.5 基于非简并的FWM的波长互换的传输方程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基于DPSK光信号的波长互换系统性能分析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基于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概念与原理 | 第28-30页 |
3.2.1 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概念 | 第28-29页 |
3.2.2 基于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原理分析 | 第29-30页 |
3.3 基于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系统设计 | 第30-33页 |
3.3.1 基于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仿真系统原理设计 | 第30-31页 |
3.3.2 仿真系统主要器件简介 | 第31-33页 |
3.4 基于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系统性能分析 | 第33-37页 |
3.4.1 波长互换频谱图分析 | 第33-35页 |
3.4.2 波长互换信号波形图分析 | 第35-36页 |
3.4.3 波长互换信号误码率分析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基于DQPSK光信号的波长互换系统性能分析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基于DQPSK信号的波长互换概念与原理 | 第40-41页 |
4.3 基于DQPSK光信号的波长互换系统设计 | 第41-43页 |
4.3.1 基于DPSK信号的波长互换仿真系统原理设计 | 第41-42页 |
4.3.2 仿真系统主要器件简介 | 第42-43页 |
4.4 基于DQPSK光信号的波长互换系统性能分析 | 第43-51页 |
4.4.1 DQPSK信号波长互换频谱图分析 | 第44-45页 |
4.4.2 DQPSK信号波长互换信号波形图分析 | 第45-47页 |
4.4.3 DQPSK信号波长互换星座图分析 | 第47-48页 |
4.4.4 DQPSK信号波长互换误码率分析 | 第48-49页 |
4.4.5 DQPSK信号输入功率对系统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