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D2D通信技术基础 | 第13-25页 |
2.1 D2D通信概述 | 第13-15页 |
2.2 同步 | 第15-17页 |
2.2.1 LTE系统中同步的设计 | 第15页 |
2.2.2 FlashLinQ系统中同步的设计 | 第15-16页 |
2.2.3 LTE D2D系统中同步的设计 | 第16-17页 |
2.3 D2D邻居发现 | 第17-20页 |
2.3.1 基于EPC的发现流程 | 第17-18页 |
2.3.2 基于直接信号的发现流程 | 第18-20页 |
2.3.3 现有方案的不足和挑战 | 第20页 |
2.4 模式选择 | 第20-21页 |
2.5 资源管理和干扰控制 | 第21-22页 |
2.6 与蓝牙、WiFi-Direct等类似技术的比较 | 第22-23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23-25页 |
第三章 D2D邻居发现中的资源分配方案 | 第25-38页 |
3.1 LTE系统中的资源结构 | 第25-27页 |
3.2 集中式的资源分配 | 第27-28页 |
3.3 分布式的资源分配方案 | 第28-36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30-31页 |
3.3.2 随机的资源选取方案 | 第31-33页 |
3.3.3 基于能量检测的资源选取方案 | 第33-34页 |
3.3.4 两种方案的比较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D2D邻居发现中自适应的资源分配方案 | 第38-46页 |
4.1 发送概率的自适应调整 | 第38-41页 |
4.2 基于时延性能的自适应调整方案 | 第41-44页 |
4.2.1 基于时延性能的子帧调整方案 | 第41-42页 |
4.2.2 基于时延性能的子帧、发现周期联合调整方案 | 第42-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5.1 全文总结与主要贡献 | 第46-47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