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2 综述 | 第18-26页 |
1.2.1 炎症与冠心病 | 第18-19页 |
1.2.2 hs-CRP与冠心病 | 第19-20页 |
1.2.3 VCAM-1 与冠心病 | 第20-22页 |
1.2.4 micro RNAs与冠心病 | 第22-23页 |
1.2.5 PCI与炎症 | 第23-25页 |
1.2.6 总结 | 第25-2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4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6-28页 |
2.1.1 病例选择 | 第26页 |
2.1.2 入选标准 | 第26-27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27-2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2.2.1 围手术期准备 | 第28页 |
2.2.2 PCI术方法 | 第28页 |
2.2.3 PCI术成功标准 | 第28-29页 |
2.2.4 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 | 第29页 |
2.2.5 标本采集及保存 | 第29-30页 |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2.4 检测血浆s VCAM-1 | 第31-33页 |
2.4.1 检测原理 | 第31页 |
2.4.2 试剂盒组成 | 第31页 |
2.4.3 实验步骤 | 第31-33页 |
2.5 检测血浆hs-CRP | 第33-35页 |
2.5.1 检测原理 | 第33页 |
2.5.2 试剂组成 | 第33页 |
2.5.3 检测步骤 | 第33-35页 |
2.6 测定血浆micro RNA | 第35-38页 |
2.6.1 标本保存 | 第35页 |
2.6.2 血浆总RNA提取步骤 | 第35-36页 |
2.6.3 测量总RNA浓度及纯度 | 第36-37页 |
2.6.4 poly A加尾和第一链c DNA合成 | 第37页 |
2.6.5 mi RNA荧光定量检测 | 第37-38页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38-4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40-51页 |
3.1 各组一般资料统计 | 第40页 |
3.2 PCI两组间术中资料统计 | 第40-41页 |
3.3 各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后血浆s VCAM-1、hs-CRP、mi R-126 水平 | 第41-46页 |
3.3.1 各组术前 5min内血浆s VCAM-1 水平比较 | 第41页 |
3.3.2 各组术前 5min内血浆hs-CRP水平比较 | 第41页 |
3.3.3 各组术前 5min内血浆mi R-126 水平比较 | 第41-42页 |
3.3.4 各组术后血浆s VCAM-1 水平比较 | 第42页 |
3.3.5 各组术后血浆hs-CRP水平比较 | 第42-43页 |
3.3.6 各组术后血浆mi R-126 水平比较 | 第43-46页 |
3.4 s VCAM-1、hs-CRP与mi R-126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3.5 两组PCI术后 3d血浆s VCAM-1 与mi R-126 水平与球囊扩张次数、球囊扩张压力的相关性 | 第48-5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1-54页 |
4.1 PCI术前血浆s VCAM-1、hs-CRP、mi R-126 水平变化的意义 | 第51-52页 |
4.2 PCI术后血浆s VCAM-1、hs-CRP、mi R-126 水平变化的意义 | 第52页 |
4.3 mi R-126 可能是控制PCI术炎症反应的保护因子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