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cry2Aa9m、cry1Iem抗虫基因对大豆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株系的培育

中文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1 引言第10-30页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29页
        1.2.1 大豆食心虫及其防治策略第11-14页
        1.2.2 Bt基因及转Bt基因植物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3 大豆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第19-29页
    1.3 课题来源及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3.1 课题来源第29页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9-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43页
    2.1 试验材料第30-33页
        2.1.1 植物材料第30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30页
        2.1.3 虫试材料第30页
        2.1.4 试剂第30-32页
        2.1.5 培养基第32-33页
        2.1.6 仪器第33页
    2.2 试验方法第33-43页
        2.2.1 组织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33-36页
        2.2.2 农杆菌介导子叶节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再生第36-38页
        2.2.3 抗性植株分子生物学检测第38-42页
        2.2.4 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检测第42-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60页
    3.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3-46页
        3.1.1 豆荚特异性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pCMB2A构建第43-44页
        3.1.2 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pCGB2A构建第44-46页
        3.1.3 重组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受体细胞第46页
    3.2 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及抗性植株再生第46-51页
        3.2.1 大豆子叶节Glufosinate筛选压力的确定第46-50页
        3.2.2 抗性植株再生第50-51页
    3.3 抗性植株PCR检测第51-55页
        3.3.1 T_0代抗性植株PCR检测第51-52页
        3.3.2 T_1代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52-54页
        3.3.3 T_1代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第54-55页
    3.4 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检测第55-60页
4 讨论第60-63页
5 结论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水稻SUMO化修饰E3连接酶基因OsSIZ2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磷的吸收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