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5页 |
1.1 概述 | 第12-15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2.2.1 科研设计 | 第15-16页 |
2.2.2 凯普导流杂交HPV-DNA检测技术(Hybrimax) | 第16-17页 |
2.2.3 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2.2.4 SCC-Ag测定 | 第18页 |
2.2.5 复发诊断标准 | 第18页 |
2.2.6 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9-36页 |
3.1 宫颈癌放化疗前的HPV、TCT及SCC-Ag检测情况 | 第19页 |
3.1.1 治疗前HPV感染一般情况 | 第19页 |
3.1.2 治疗前宫颈细胞学结果一般情况 | 第19页 |
3.1.3 治疗前SCC-Ag一般情况 | 第19页 |
3.2 放化疗后随访中HPV检出情况与宫颈癌复发的关系 | 第19-23页 |
3.2.1 放后疗后随访中的HPV情况 | 第19-21页 |
3.2.2 宫颈癌放化后HPV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情况 | 第21页 |
3.2.3 宫颈癌放疗后HPV多重感染情况 | 第21-22页 |
3.2.4 随访中HPV持续感染情况 | 第22-23页 |
3.3 放化疗后宫颈细胞学改变情况及每个随访时间段细胞学异常检测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未控、复发情况 | 第23-36页 |
3.3.1 放疗后随访中宫颈细胞学改变情况 | 第23-24页 |
3.3.2 放疗后宫颈细胞学变化情况 | 第24-25页 |
3.3.3 放化疗后TCT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情况 | 第25-26页 |
3.3.4 随访中宫颈细胞学异常局部组织病理活检情况 | 第26-30页 |
3.3.5 宫颈鳞癌放化疗后血清SCC-Ag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3.3.6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个随访时间段转阴率情况 | 第31-32页 |
3.3.7 SCC-Ag预测宫颈鳞癌治疗后未控及复发的最佳临界值 | 第32页 |
3.3.8 各随访方案对宫颈癌放化疗后预测复发的效果评估 | 第32-34页 |
3.3.9 各随访方案对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部位监测的价值评价 | 第34-3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6-44页 |
4.1 放疗后HPV感染变化情况及其意义 | 第36-37页 |
4.2 放疗后宫颈细胞学改变特点及其意义 | 第37-41页 |
4.3 放化疗后SCC-Ag变化与宫颈癌未控及复发情况 | 第41-42页 |
4.4 TCT、HPV、SCC-Ag三者分别及联合检测在检测宫颈癌未控及复发的临床意义 | 第42-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综述 | 第5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