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乐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研究第12-14页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研究第14-15页
        1.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问题研究第15-16页
        1.2.4 研究述评第16页
    1.3 课题的创新性第16页
    1.4 论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第18-25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第18-19页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范围第19页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价值第19-20页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第20-21页
    2.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分析第21-22页
        2.5.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第21页
        2.5.2 博物馆保护模式第21-22页
        2.5.3 旅游开发保护模式第22页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借鉴第22-25页
        2.6.1 日本经验第22-23页
        2.6.2 我国东北地区的经验第23-24页
        2.6.3 各地实践的经验借鉴第24-25页
第3章 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第25-34页
    3.1 乐亭县概况第25页
    3.2 乐亭县的历史文化发源第25-26页
    3.3 乐亭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第26-32页
        3.3.1 乐亭大鼓第28-29页
        3.3.2 乐亭地秧歌第29-31页
        3.3.3 乐亭皮影戏第31-32页
    3.4 濒危状况第32-34页
第4章 乐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和成因第34-42页
    4.1 现有的保护措施第34-36页
    4.2 面临的问题第36-39页
        4.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高第37页
        4.2.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亟待加强第37-38页
        4.2.3 非遗项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第38-39页
    4.3 相关根源分析第39-42页
        4.3.1 社会环境造就的文化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第39-40页
        4.3.2 外来文化的强力影响第40页
        4.3.3 传承后继乏人第40页
        4.3.4 政府行为和投入仍不适应传承发展需求第40-42页
第5章 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2-49页
    5.1 制订地方性法规,完善现行保护体制第42-44页
    5.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化合作体系第44-45页
    5.3 建立培养机制,培养后继人才第45-46页
    5.4 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文化产业第46-47页
    5.5 开展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下一篇: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山东泰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