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模型的我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1.2.3 简要评价 | 第17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3.2 技术路线框架图 | 第18页 |
| 1.3.3 本文写作思路 | 第18-19页 |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第2章 能源消费理论与预测方法研究 | 第20-30页 |
| 2.1 能源消费理论及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2.1.1 能源的界定 | 第20页 |
| 2.1.2 能源消费与能源需求 | 第20页 |
| 2.1.3 能源消费总量统计 | 第20-21页 |
| 2.1.4 能源消费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2.2 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 2.2.1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 2.2.2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 2.3 能源消费预测方法研究 | 第26-27页 |
| 2.4 能源消费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 第27-30页 |
| 2.4.1 模型方法比较 | 第27-28页 |
| 2.4.2 ARIMA模型方法简介 | 第28-29页 |
| 2.4.3 GM模型方法简介 | 第29-30页 |
| 第3章 能源消费预测模型构建 | 第30-36页 |
| 3.1 ARIMA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 3.1.1 理论模型选择 | 第30-31页 |
| 3.1.2 模型识别 | 第31-32页 |
| 3.2 GM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32-34页 |
| 3.2.1 GM(1,1)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 3.2.2 灰色模型精度检验 | 第32-34页 |
| 3.3 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34-36页 |
| 3.3.1 等权组合预测法 | 第34页 |
| 3.3.2 变权组合预测法 | 第34-36页 |
| 第4章 我国能源消费预测的实证研究 | 第36-51页 |
| 4.1 ARIMA模型和GM模型预测分析 | 第36-48页 |
| 4.1.1 ARIMA模型预测分析 | 第36-43页 |
| 4.1.2 GM(1,1)模型预测分析 | 第43-47页 |
| 4.1.3 两种模型预测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4.2 组合模型预测分析 | 第48-51页 |
| 4.2.1 组合模型权重的确定 | 第48页 |
| 4.2.2 组合模型的计算 | 第48-49页 |
| 4.2.3 组合模型的拟合 | 第49-50页 |
| 4.2.4 组合模型的预测 | 第50-51页 |
| 第5章 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第59-60页 |
| 附录B 我国历年能源消费总量 | 第60-61页 |
| 附录C 灰色预测模型MATLAB程序 | 第61-63页 |
| 附录D ARMA模型阶数选择判定表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