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象综述 | 第15-16页 |
1.3 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6-18页 |
1.3.1 创新研究之处 | 第16-17页 |
1.3.2 预期创新成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两面性 | 第18-26页 |
2.1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积极影响 | 第18-21页 |
2.1.1 网络流行语能加快交流速度以便简洁的表达情感 | 第19-20页 |
2.1.2 网络流行语可以激发大学生创新体现主体价值观 | 第20页 |
2.1.3 网络流行语增加了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 第20-21页 |
2.2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消极影响 | 第21-26页 |
2.2.1 网络流行语过度流行粗俗泛滥 | 第21-22页 |
2.2.2 网络流行语标新立异语意模糊 | 第22页 |
2.2.3 网络流行语容易产生交流代沟 | 第22-23页 |
2.2.4 网络流行语污染网络主体的精神世界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成为网络流行语主受体的主要原因 | 第26-32页 |
3.1 大学生成为网络流行语受体的原因 | 第26-29页 |
3.1.1 网络技术与大学生自身特点契合 | 第26页 |
3.1.2 自我张扬和反传统教育的文化因素 | 第26-27页 |
3.1.3 社会环境的外在驱动 | 第27-29页 |
3.2 大学生成为网络流行语主体的原因 | 第29-30页 |
3.2.1 创新和追求新鲜感 | 第29页 |
3.2.2 作为社会化的一种方式 | 第29-30页 |
3.2.3 置身交互式的网络世界 | 第30页 |
3.3 大学生参与创作网络流行语的原因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不同类型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程度 | 第32-35页 |
4.1 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与影响 | 第32-33页 |
4.1.1 娱乐类网络流行语及影响 | 第32-33页 |
4.1.2 民意类网络流行语及影响 | 第33页 |
4.2 不同类型网络流行语影响深度解析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 | 第35-43页 |
5.1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网络语言规范 | 第35-36页 |
5.2 依托高校思政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36-37页 |
5.3 优化网络环境,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 第37-38页 |
5.4 引导大学生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 第38-41页 |
5.4.1 提高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鉴别能力 | 第39页 |
5.4.2 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 | 第39-40页 |
5.4.3 积极参与网络流行语创新 | 第40-41页 |
5.5 适应青年话语的转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3-46页 |
6.1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形态的思考 | 第43页 |
6.2 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 | 第43-4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