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冬季混合层形成机制及其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2页
    1.1 混合层深度研究进展第12-16页
        1.1.1 海洋上混合层与混合层深度的概念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2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混合层深度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 模态水和潜沉研究进展第16-20页
        1.2.1 模态水简介第16-17页
        1.2.2 模态水的主要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第17-18页
        1.2.3 模态水的研究意义第18-20页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第20-2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32页
第二章 资料、模式及方法介绍第32-39页
    2.1 资料介绍第32-34页
        2.1.1 观测资料介绍第32页
        2.1.2 气候模式介绍第32-34页
    2.2 数据处理方法第34-39页
        2.2.1 混合层深度第34页
        2.2.2 混合层方程第34-35页
        2.2.3 潜沉率第35-36页
        2.2.4 PV计算第36页
        2.2.5 海洋平流计算第36-37页
        2.2.6 混合层深度锋面位置和强度的计算第37-39页
第三章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在现在气候背景下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第39-83页
    3.1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在GFDL-ESM2M历史实验中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第39-46页
        3.1.1 观测与模式中混合层深度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对比分析第39-41页
        3.1.2 冬季混合层深度的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第41-43页
        3.1.3 混合层深度对潜沉率的影响第43-44页
        3.1.4 北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模态水的分布特征第44-46页
    3.2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在9个CMIP5气候模式中的分析结果第46-53页
        3.2.1 观测与模式中混合层深度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第46-48页
        3.2.2 混合层深度的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第48-51页
        3.2.3 潜沉率的分布特征和机制第51-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83页
第四章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第83-112页
    4.1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在GFDL-ESM2M单一模式中的分析结果第83-88页
        4.1.1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空间分布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特征第84页
        4.1.2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机制第84-86页
        4.1.3 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潜沉过程和模态水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及机制第86-88页
    4.2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在多个CMIP5模式中的分析结果第88-93页
        4.2.1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特征第88-90页
        4.2.2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机制第90-91页
        4.2.3 潜沉率对辐射强迫增加的响应特征和机制第91-93页
    4.3 本章小结第93-112页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112-119页
    5.1 全文总结第112-116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116-117页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个人简历第126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天然产物Serinolamide A的首次全合成及石蒜科生物碱Crinane、Augustamine和Noraugustamine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
下一篇:应用基因随机突变提高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MIC2蛋白质免疫原性的研究